黄曲霉素可导致肝癌,乙肝患者更甚
就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限量,我国与美国、日本一致,都是0.5微克/千克,欧盟成员国以及与欧盟有贸易的非洲、亚洲、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相对严格,为0.05微克/千克,而欧盟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包括婴幼儿配方牛奶则限量0.025微克/千克。
黄曲霉毒素主要危害的部位是肝脏,除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外,还会降低免疫能力。很多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较健康人更容易在黄曲霉毒素暴露下患上肝癌 而我国正是乙肝的重灾区。
2001年2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第56次会议曾对黄曲霉毒素M1的最大限量进行了定量危险性评估对比研究,结论是:虽然最大限量在0.05-0.5微克/千克之间的黄曲霉素造成肝癌危险性增高的幅度很小,但是理论上以欧洲和美国乙肝发病率1%为例,饮用含黄曲霉毒素M1 0.5微克/千克的奶比起0.05微克/千克,仍然可使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增加29例。
黄曲霉素易产生,难消除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影响[9],能够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霉菌主要是黄曲霉,而黄曲霉以花生、玉米污染最为严重。对此,FAO/WHO明确规定:谷物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不得超过20微克/千克,否则禁止投放市场。
黄曲霉毒素M1一旦产生便很难消除,因为它对光、热和酸都比较稳定,熔点(裂解温度)在299。牛奶常见的三种消毒方法都对它无可奈何 巴氏消毒法,在63保持30分钟;高温快速(HTST)的巴氏消毒,在72保持15秒;超高温(UHT)灭菌,在135保持1-2秒钟。
要了解消除黄曲霉毒素有多难,外国曾有研究人员做过实验:在不改变牛奶品质的前提下,先将鲜奶加热至90保持10分钟,然后冷却至20,再经紫外线辐照30分钟,终于使其中的黄曲霉毒素M1减少了56.2%,倒是也有各种物理、化学、添加生物制剂等方法可以清除黄曲霉毒素,但想象一下加了双氧水的牛奶是什么味道吧……由此可见,普通消费者即便将牛奶煮沸,对消除黄曲霉毒素也效果不大。
总之,对于牛奶,迄今为止在工业上尚且没有大规模有效的解毒方法。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预防奶牛食用染毒的饲料。
相关专题
(责任编辑:廖颖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