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职场糖尿病危机四伏,医生教你如何控糖也能兼顾工作与生活

2025-11-24 18:25:52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才35岁的李先生不敢相信自己已经患上了2型糖尿病,医生告诉他发病的根源竟来自于日常的生活习惯:早上2杯含糖咖啡撑到中午,午餐匆匆点个外卖,晚上要么加班要么与客户应酬,深夜回家后疲惫得只想瘫倒,运动成了奢望,心情不好时,甜点是唯一的慰藉……

才35岁的李先生不敢相信自己已经患上了2型糖尿病,医生告诉他发病的根源竟来自于日常的生活习惯:早上2杯含糖咖啡撑到中午,午餐匆匆点个外卖,晚上要么加班要么与客户应酬,深夜回家后疲惫得只想瘫倒,运动成了奢望,心情不好时,甜点是唯一的慰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陈小燕主任医师说,李先生的案例非常典型,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久坐不运动的生活方式、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睡眠不足等,共同构成了糖尿病滋生的完美温床,“职场,这个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也在成为年轻人健康的‘第一杀手’”。

职场糖尿病趋势:年轻化、高发且隐蔽

“10个糖尿病患者中,7个处于工作年龄段。”陈小燕指出,职场糖尿病并非特定类型,而是指职场人群中高发的糖尿病群体。这类人群年龄跨度大(18-70岁),因工作压力大、久坐、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等,成为糖尿病“高危选手”。

职场环境的特殊性加剧了患病风险:长期高压易引发代谢紊乱,久坐少动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外卖高油高盐饮食推高血糖,应酬饮酒干扰血糖稳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让糖尿病在职场人中“悄悄蔓延”。

更棘手的是,许多患者早期症状被误认为“工作疲劳”,等到确诊时,病情可能已进展到需长期用药的阶段。

诊断与治疗:职场的“特殊挑战”

职场人群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普通人无异,但职场人群在诊断的路上面临独特难点。陈小燕表示,部分患者因工作忙碌推迟筛查,或因岗位特殊性(如高压、高频应酬)未被重点关注,导致诊断延迟。

此外,“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在治疗中难以落地:加班错过服药时间、出差漏药、聚餐时饮食失控、久坐伏案工作……这些现实问题让“管住嘴、迈开腿”变得艰难。

心理压力同样不容忽视。许多患者担心影响职业发展选择隐瞒病情及有意避开团队活动;带上“糖尿病”的帽子后自我价值感降低,甚至主动放弃晋升机会。这种“病耻感”进一步阻碍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心理健康、心情平和”的目标达成。

误区与真相:这些“常识”可能害了你

针对职场人常见误区,陈小燕逐一澄清:

一、漏药没关系?

部分药物(如长效胰岛素)漏打1-2天可补打,但超过3天需重新调整周期;口服药漏服需根据降糖药类型判断是否补服,避免血糖波动。

二、熬夜降血糖?

熬夜打破生物钟节奏,导致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持续高位,长此以往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

三、喝酒能降血糖?

酒精短期刺激胰岛素分泌可能降低血糖甚至增加低血糖风险,但长期会增加肥胖、胰岛素抵抗风险,还可能与降糖药(如磺脲类、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等)叠加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四、进口药一定好”?

国产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安全性和疗效理论上与进口药无异,选择需结合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药物后建议增加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变化。

科学控糖:职场人也能轻松管理

“早筛早干预,糖尿病可防可控。”陈小燕强调,35岁以上职场人应每年常规筛查血糖,高危人群(超重、脂肪肝、家族史、应酬多)需更早关注,“有的患者是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偏高,达到一定水平其实也可诊断为糖尿病,需特别注意。”

确诊后,陈小燕表示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工作控糖两不误”:

1、生活方式“微调整”:办公室可做“核心燃脂操”、增加大肌群运动能帮助消耗能量;饮食上减少精加工食品,选择低油低盐原生态食材,控制热量摄入。

2、治疗方案“人性化”:与医生沟通工作特点,选择复方固定制剂(减少服药次数)、长效注射制剂(灵活补打),不挑服用时间的药物(灵活的服药时间更加方便职场人士)。

3、合并疾病“协同管”:糖尿病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结伴”,科学饮食可同时改善多指标;部分降糖药(如GLP-1受体激动剂)还能辅助减重、调节血脂及血压,实现“一石多鸟”。

4、定期复诊“动态调”:病情变化(如肝肾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需及时反馈医生,调整方案;处于特殊状态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伴发其他系统疾病等常常需多学科协作管理。

其实,职场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关注、巧应对。陈小燕鼓励患者:“科学控糖不仅能稳定血糖,更能降低并发症风险,让你在工作中保持活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甜蜜医馆第九期: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如何控血糖?

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或者患者家人,至少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是控制血糖,只要将血糖、血压、血脂长期稳定控制在比较好的状态下,就可以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延缓并发症出现,提高生活质量。而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血糖控制工作?为此,39健康网编辑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李芳萍。

健康资讯推荐疾病科普推荐健康贴士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潘慧人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 陈同宝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遗传性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IgA肾病、 糖尿病肾病、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多囊肾、肾病发育异 常等。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