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感觉很干、眼睛会红、要滴眼药水……”近日,香港演员李施嬅在综艺《再见爱人》中提及自己因患甲状腺眼病,经历了四次手术但仍有不适症状,一度引发网友热议,其实像李施嬅这样的患者在我国约有300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个眼睛越来越凸,看东西还重影,常被误解为“疲劳上火”的疾病,已对我国居民的眼部健康造成威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林健强医生强调,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轻度患者仅外观有所改变,但重度患者可能会出现暴露性角膜炎,严重的会出现视神经病变,导致失明,因此一旦出现甲状腺相关眼病早期症状,要尽早就医,早诊早治是关键。
甲状腺与眼,为何会“牵连”?
甲状腺相关眼病,本质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多系统损害的炎症性疾病。
我们的免疫系统本应保护身体,但有时会“认错目标”,攻击甲状腺,不过为何会牵连到眼睛?林健强解释,甲状腺和眼眶组织存在共同的抗原靶点,当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时,产生的抗体也会错误攻击眼眶组织。换言之,免疫系统“攻击错了人”,就会导致眼眶内组织的发炎、增生、水肿,从而把眼球向前推,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复视甚至视力下降,外观像“金鱼眼”,严重时可能压迫视神经,威胁视力。
该病常与甲亢“绑定”,但并非甲亢专属——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减退的患者也可能发病。数据显示,约20%的甲亢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眼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5倍,30-60岁为高发年龄。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甲状腺“连累”眼睛
如何区分普通眼疲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
“很多人都是自己或者家人发现眼睛太突出了,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异常。” 林健强指出,典型症状有两个:眼球逐渐前突和眼睑退缩(眼皮上抬,眼神“瞪人”)。从而引发干涩、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受损,甚至造成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感染。与此同时,眼球突出及眼外肌增粗随之带来的是眼球运动的不协调,从而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和视物重影。
需注意的是,甲状腺功能异常与眼病并非“同步”——可能先有眼病后有甲亢,或甲亢控制后眼病才显现。因此,即使甲状腺指标正常,若有眼部异常,也应排查甲状腺问题;反之,甲亢患者即使无眼症,也建议到眼科筛查。
规范治疗:从药物到手术,多学科协作是关键
“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生活习惯调整是基础。”林健强指出,吸烟会显著加重病情(风险高5倍),必须严格戒烟;情绪波动、熬夜、压力大则会诱发免疫系统紊乱,需保持规律作息和心态平和。“这些非药物的措施,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避免病情反复。”
若已确诊,需结合甲状腺功能与眼部状态制定方案。林健强介绍,治疗分三步:
控制甲状腺功能:内分泌科治疗是基础,需先将甲状腺指标(如游离甲功、抗体)稳定,减少对眼睛的持续刺激。
眼部治疗:根据病情活动期(炎症重)或静止期(炎症稳定)选择方案。活动期常用激素冲击(每周一次静脉注射,疗程12周)、免疫抑制剂(辅助激素减少用量)或生物制剂(间隔2-3周注射,副作用较小但价格较高)。静止期若需改善外观,可考虑斜视矫正或眼睑整形手术。
紧急情况手术:若炎症急性期压迫视神经(视力骤降),需紧急行眼眶减压术,扩大眼眶空间以挽救视力。
术后管理: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手术后也并非“一劳永逸”。林健强提醒,术后需定期复查(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且复发与甲状腺功能稳定性、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保持甲状腺指标平稳、不吸烟、避免熬夜,可降低复发风险。
林健强提醒日常护眼细节别忽视,例如避免美瞳/隐形眼镜:眼表炎症重的时候戴隐形会加重干涩、发红,损伤角膜。饮食忌碘:甲亢患者需严格无碘饮食(禁用海盐、海鲜)。谨慎运动:甲亢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如高强度跑步、健身等),以防心脏负担过重,可散步、轻度拉伸。
甲状腺相关眼病虽看似“吓人”,但早期干预效果良好。“关键是别拖延——发现眼球凸、眼睑退缩,尽早到眼科筛查;确诊后联合内分泌科治疗,多数患者能控制病情。”林健强说,“即使错过早期,规范治疗仍可显著改善外观和视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级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桂阳县中医院三级 中医医院 公立
盈江县农场职工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洛宁县人民医院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