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春城昆明隆重启幕。本次盛会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腾冲科学家论坛组委会办公室主办,世界整合肿瘤学会(WAIO)、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抗癌协会承办,以“肿瘤防治 赢在整合”为主题,汇聚国内外肿瘤学界顶尖专家学者,聚焦整合诊疗、精准医疗、临床转化等关键领域,共绘全球癌症防控新图景。

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现场火爆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抗癌协会(CACA)作为我国肿瘤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今年通过“7+1”全国系列学术会议体系,成功实现学术资源全域覆盖。协会会员规模从5万人增长至86万,CACA指南以16种语言推广至156个国家,累计覆盖全球超4亿人。该指南推动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较十年前提升约10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多挽救50万生命。樊院士强调,协会未来将坚持“整合医学”理念,推动肿瘤防治从“以疾病为核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构建“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体系。未来,中国抗癌协会将继续深化国际协作,为全球肿瘤防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沈洪兵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癌症防治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将其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围绕“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大会主题,沈洪兵院士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防筛为先,提升公众防癌意识,扩大筛查覆盖面;二是推动医防融合,通过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水平;三是加强医研协同,聚焦难治癌种攻关,推动新技术新药物研发转化,健全药品保障机制。他强调,肿瘤防治任重道远,整合创新是必由之路。希望大会成为凝聚共识的平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国际抗癌联盟(UICC)主席Ulrika Arehed Kagstr?m在线上致辞中首先代表UICC向2025 CCHIO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她高度肯定中国抗癌协会(CACA)在推动全球癌症防控事业中作出的卓越贡献,并表示本次大会为各国专家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抗癌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成果的传播,切实增强了国际抗癌协作的合力。她期待未来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共同推进癌症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提升全球范围内的患者照护水平,并促进癌症防治资源的公平可及。
现场隆重举行了2025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颁奖典礼,揭晓了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名单,并同步发布了2026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简称CACA指南)及协会会歌《大雁颂》。

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共9项
据介绍,2026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简称CACA指南)在2022-2025年期间组织16,780位专家参与编撰,覆盖53个癌种、72项技术,共计125部指南,体系完整、证据扎实,已成为覆盖中国97%以上肿瘤疾病谱的权威防治参考体系。

2026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正式发布
主旨报告作为大会最重磅的内容之一,汇聚了9位备受瞩目的中国研究者,集中展示中国研究者们的最新学术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泰康同济医院夏丽敏教授在主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在肝癌免疫微环境机制研究与临床转化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研究首次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绘制出肝癌免疫微环境图谱,发现瘤内大量浸润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导致CD8+T细胞功能耗竭、免疫治疗无效的关键因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EGFR突变型肺癌的耐药机制破解策略及中国创新药的重要突破。方文峰教授强调,从“克服耐药”到“延缓耐药”,中国通过整合药物机制、精准筛选优势人群,正推动肺癌治疗策略的根本性革新。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的前线研究已启动,标志着中国方案逐步引领全球肺癌治疗新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在报告中详解脑肿瘤外科的痛点与创新解决方案。他说,脑机接口技术有望为全国超2800万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提供重建方案,成为脑健康领域的突破性力量。该系列成果获国际权威认可,多项研究发表于顶级期刊,相关技术通过全球手术直播及学术会议推广,彰显中国在神经外科精准化与智能化领域的引领地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鹤成教授在报告中系统展示了早期肺癌精准外科诊疗的创新体系。目前该体系累计完成万余例微创手术,推动早期肺癌手术向精准化、标准化发展,为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杨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面对我国肝癌“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低早诊率”的严峻现状,团队以“整合集成”理念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全病程的精准防治体系。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游瑞教授在报告中系统展示了针对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全链条创新治疗方案。通过整合外科、放疗、药物治疗三大策略,游瑞团队为不同阶段复发鼻咽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实现了从“减毒增效”到“机制突破”的全链条治疗革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竺晓凡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每年新发儿童白血病1.6万例,位居儿童肿瘤首位,传统化疗存在毒性大、费用高、难治复发死亡率高等挑战。团队通过三大策略实现突破,建立儿童白血病“降毒减创、提质增效”的创新诊疗体系。
杭州师范大学整合肿瘤学研究院谢恬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团队取得的中西医整合“分子配伍”理论的重大突破——全球首个无氮无氧抗癌新药榄香烯脂质体。该成果颠覆了诺贝尔奖得主鲍林“无氮氧不成药”的经典理论,开创了碳氢化合物成药新范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基于覆盖30省份247家医院的肿瘤内科调研数据,揭示了CMI/DRG支付改革下肿瘤学科发展的三大困境:CMI值评价失衡(60%医院肿瘤内科CMI<1)、支付政策与临床价值错位、医患情感重负。张俊教授强调,肿瘤管理需超越传统“抗癌”范畴,向症状控制、生命质量提升延伸,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合照护模式,在政策与人文的平衡中实现肿瘤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专场:生命的叙述与旋律
在适道仁心医学人文沙龙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常务副团长陈思思对话,探讨生命关怀、医学叙事与艺术疗愈的融合。
樊代明院士指出,整合医学对生命的理解实现了关键跨越。生命并非简单元素的叠加,而是基于元素间复杂关联,并通过非线性互动涌现出更高层次的功能。生命是螺旋上升的,而非线性发展的。医学不能局限于“一刀一药”的局部治疗,必须关注生命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性,而这正是人文艺术能够深刻介入的层面。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指出,当前社会文化存在回避疾病叙事、虚构“绝对健康”的倾向,这并不真实。整合医学要求将患者视为身、心、社会关系的统一体。治疗不能只瞄准肿瘤本身,还需帮助患者在病痛中重建自我认同、维持与世界的正常连接。文学与艺术的叙事和情感力量,在此过程中能发挥不可替代的安抚与支撑作用。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常务副团长陈思思提出,医学延长生命的长度,而人文艺术拓展生命的厚度、深度与广度。艺术的“赋能”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冰冷的诊疗数据注入人性的温度与关怀,提升患者的心理承受力与内在生命力(自然力);二是缓解医护人员的职业耗竭,为其提供精神支持。这种融合并非辅助,而是整合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次沙龙深刻阐述了医学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与丰富内涵。未来的医学发展,必然需要打破专业壁垒,主动将文学、艺术等人文力量纳入诊疗与健康维护体系,共同应对生命的全周期挑战。
(文/图:中国抗癌协会)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