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热盗汗、失眠烦躁、情绪波动……这些被贴上“更年期”标签的不适,常让女性陷入焦虑,甚至影响家庭关系。但你知道吗?更年期并非疾病,而是女性从生殖期向老年期过渡的自然生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身体和心理需要更多关怀与调理。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以其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优势,无疑可为更年期女性提供了更多独特方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李娟主任主任医师表示,中医对于疾病的理解与理念,更突出整体性,中药的安全及综合优势,在临床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中医眼中的更年期:肾虚为本,阴阳失衡
在中医古籍和现代妇科教材中,更年期被归属于“绝经前后诸症”或“经断前后诸症”,核心指向月经紊乱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李娟主任指出,其根本病机是“肾虚”——肾中阴阳失衡,冲任二脉气血衰弱导致。《黄帝内经》早有论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也。”这里的“天癸”是肾精中负责生长、生殖、发育的精微物质。
更年期女性因肾精不足,天癸渐竭,冲任气血衰少,月经停闭、生育功能减退,同时引发一系列身心症状。
李娟主任强调,中医调理更年期采用“辨证论治”,根据症状特点分为不同证型,针对性选择调理方法。
1.肾阴虚型:最常见的“虚热”体质,约七成更年期女性属此型。因肾阴不足,虚阳浮越,常见症状包括:月经提前、量多或淋漓不尽(色鲜红)、潮热盗汗(夜间明显)、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心胸发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调理建议:可选六味地黄丸(基础滋阴)、知柏地黄丸(清下焦湿热)、杞菊地黄丸(滋阴明目);若心肾不交(失眠心慌),可用天王补心丹。饮食上多吃百合、银耳、黑芝麻、桑葚等滋阴食物,忌辛辣燥热。
2.肾阳虚型:怕冷的“虚寒”体质,常见月经延迟、量多色淡、质地稀薄,或闭经;伴随畏寒肢冷(尤其腰腹)、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面色苍白、舌淡胖有齿痕、脉沉弱。
调理建议:可选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若脾肾阳虚(腹泻、纳差),可用右归丸或附子理中丸。饮食上宜食羊肉、韭菜、核桃、桂圆等温阳食物,忌生冷寒凉。
3.肝郁气滞型:情绪主导的“气郁”体质,表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时多时少,情绪抑郁或易怒、善太息(常叹气),胸胁乳房胀痛(经前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调理建议:轻证可选逍遥丸(疏肝健脾),若易上火用加味逍遥丸;胸胁胀痛明显可用柴胡疏肝散。需配合情绪调节,如培养兴趣、与亲友沟通、冥想放松。
4.心脾两虚型:气血不足的“虚弱”体质,常见月经量少、经期延长(色淡),心慌心悸、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调理建议:可选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改善心慌、失眠、乏力等症状。
生活方式调理:中医“治未病”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李娟主任介绍道,治未病的关键在于摄生防病,只有通过饮食、运动、情绪、作息等综合调理,才能从根源改善体质。
?饮食:均衡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多补钙和维生素(如维生素B可延缓卵巢衰老)。肾阴虚者多吃滋阴食物(百合、银耳),肾阳虚者宜温阳(羊肉、桂圆),忌辛辣生冷。
?运动:选择温和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慢跑,调和气血、疏通气机,缓解压力。
?情绪:肝郁是更年期的重要诱因,需保持心情舒畅,通过兴趣爱好、社交、深呼吸等疏解情绪,避免长期压抑。
?作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尤其凌晨1-3点肝经当令时),保证7-8小时睡眠,中午可小憩。
此外,在中医外治中,针灸、足浴可辅助增效,李娟主任介绍,通过针灸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宁心安神,改善潮热盗汗、失眠、情绪波动。临床观察显示,部分患者针灸中即可入睡,长期调理效果显著。而温水或药浴(如艾叶、桂枝)可促进血液循环,温通经络。肾阴虚者可加引火下行药物(如牛膝,妊娠期及月经期女性慎用),肾阳虚者用温阳药物(如艾叶),缓解畏寒或虚火上炎。
注意事项:安全用药,定期复诊
中药调理需遵医嘱,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李娟主任提醒,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避免与萝卜、浓茶同服(可能影响药效)。若出现胃肠不适(如腹泻),可饭后服药或加生姜共煎;若过敏(皮疹瘙痒)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初期建议1-2周复诊调整药方,症状稳定后可1-3个月复诊巩固。中医调理更年期需耐心,个体差异大,多数患者1周可见改善,严重者需数月调理。
李娟主任指出:“更年期是自然过程,通过中医调理,我们可以从阴阳平衡入手,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让这一阶段成为从容转身的新起点。”(注:文中中成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