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 5 岁起眼睛就往外偏,这些年越来越明显,可把我们急坏了!”2025 年 8 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诊室里,患者小誊的家长向科室主任杨秋艳道出了多年的担忧。
多年斜视加重,检查暴露视功能危机
据家长回忆,小誊 5 岁时便被发现眼位异常,存在向外偏斜的情况。起初,家长以为随着孩子成长,症状或许会自行改善,便未及时带其就医。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小誊的斜视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他的外观与日常生活,这才促使家长带着小誊来到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寻求专业治疗。
接诊后,杨秋艳主任立即为小誊开展了全面的眼科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誊的视力状况与眼位问题不容乐观:右眼裸眼视力仅为 0.15,配戴 - 6.75DS/-0.75DC×5° 的矫正眼镜后,视力可恢复至 1.0;左眼裸眼视力 0.2,通过配戴 - 5.50DS/-0.75DC×180° 的矫正眼镜,视力同样能达到 1.0。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眼位检查中,小誊 33cm 看近时眼位向外偏斜 45 三棱镜度,5m 看远时偏斜度数更是高达 55 三棱镜度,其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已完全被破坏。结合各项检查数据,杨秋艳主任明确诊断小誊为 “先天性外斜视、双眼屈光不正”。
精准手术 + 术后干预,多管齐下助视功能恢复
针对小誊的病情,杨秋艳主任在为小誊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 右眼外直肌后徙 7.5mm 联合右眼内直肌缩短 5.5mm。手术过程中,杨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精湛的手术技术,精准操作每一个步骤,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疗团队并未放松对小誊的治疗与护理。根据小誊的恢复情况,医护人员为其安排了术后验光配镜,确保屈光不正得到有效矫正;同时,针对性地开展双眼视功能训练,助力受损的视功能逐步恢复。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与康复,小誊的眼位成功恢复正常,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呈现出良好的恢复态势,曾经因斜视带来的困扰正逐渐消散。
专家科普:先天性外斜视早干预是关键
“先天性外斜视通常在出生或出生后 6 个月内出现,成因十分复杂。” 杨秋艳主任在谈及此类疾病时介绍道,遗传因素是引发先天性外斜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眼外肌解剖结构发育异常、眼外肌附着点位置异常等,也可能导致斜视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杨主任强调 “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对于轻度先天性外斜视患者,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眼部肌肉训练、视觉训练以及改善用眼习惯等保守治疗方式,实现一定程度的病情改善。但如果斜视程度较为严重,如小誊这般,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奏效,需及时就医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临床中,先天性外斜视患者多以恒定性外斜视为主,间歇性外斜视较少见。部分患者外斜视角较大,常超过 30°,仅靠配戴眼镜无法矫正,且大多没有双眼单视的先天性条件,对视功能影响极大,容易出现双眼视功能不良、无同时视及融合视、视网膜对应缺如等问题。” 杨主任进一步解释道。
因此,杨秋艳主任建议,对于先天性外斜视患者,应在知觉异常建立之前尽早进行手术矫正眼位,为视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术后,患者还需在配戴矫正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医生开展视功能康复训练,大程度争取恢复双眼二级和三级视功能,从而实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回归正常的视觉生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