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关乎着我们的进食、说话,还涉及到面部的美观。然而,这个部位可能受到颌面肿瘤的威胁的。近年来,各大口腔科门诊的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有所增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刘春栋介绍,口腔颌面肿瘤听起来可能较为陌生,但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如牙龈、舌头、颊粘膜、颌骨等部位,也可以发生于面部及颈部。早期出现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合、口腔内的肿物逐渐增大、牙齿松动、面部麻木感等症状,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
殊不知,这个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极大,严重者面部外形甚至张口受限,出现呼吸和语言障碍,即使手术也无法完全恢复,付出毁容保命的代价。他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预防口腔颌面部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治愈率、生存率、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识别高危因素,吸烟、槟榔都是致癌“元凶”
研究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病毒感染、口腔慢性刺激以及损伤等多个因素。
“长期吸烟、饮酒、不良的口腔习惯、长期的口腔黏膜刺激,都有可能增加口腔颌面肿瘤的风险。” 刘春栋表示,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引起口腔颌面肿瘤的高危因素,然而很多患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吸烟。吸烟是肺癌的发生因素之一也是口腔癌的发病因素之一。吸烟者罹患口腔颌面肿瘤的几率比不吸烟者至少高出5倍,因为烟草所含有害成分会直接作用到口腔黏膜,长期接触会明显增加患癌风险。
2、喝酒。酒精不仅是刺激物,也是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酒精列为和香烟同等级别的“一级致癌物”。每10个口腔癌患者,6个有长期喝酒习惯。吸烟又喝酒,则患癌风险暴增15倍以上。
3、嚼槟榔。早在2003年8月,槟榔就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一级致癌物。口腔科收治的患者很多都有嚼槟榔的坏习惯,尤其是在湖南、海南等南方地区,还有台湾地区非常流行嚼槟榔。长期嚼槟榔会大大增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风险,一方面是槟榔含有槟榔碱、亚硝胺等致癌物质,这种化学刺激导致口腔黏膜DNA突变;另一方面是槟榔纤维粗糙带来的物理刺激会导致口腔黏膜细胞变化。长期嚼槟榔,会出现张口受限、颊黏膜硬化(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癌前病变),如出现溃疡、疼痛、菜花样肿物,应该高度怀疑癌变。
4、口腔慢性刺激和损伤。牙结石堆积、烂牙残根、尖锐的假牙,长期慢性刺激口腔黏膜,也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5、病毒感染。HPV感染,尤其高危16型HPV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性行为是主要的HPV传播途径。
6、过度日晒。强烈的紫外线不单伤害皮肤,也伤害嘴唇,嘴唇的唇红区出现水疱、糜烂、脓血痂等情况,继而诱发唇癌,尤其是下唇癌。长期户外工作者要注意防晒。
口腔溃疡两周不愈,可能发生恶性病变
口腔颌面部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像口腔纤维瘤、牙龈瘤、口腔囊肿等一般都是良性肿瘤,而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常见的口腔癌、口咽癌、颌骨肉瘤等。肿瘤的性质需要由医生专业评估,结合相应的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来明确。
“科普讲座或门诊,经常有人来问,出现什么症状可能是口腔恶性病变呢?” 刘春栋教大家一个简单好记的方法——“两周的法则”帮你初步识别恶性病变
口腔溃疡一般是7到10天能够愈合的。但是,如果同一个部位的口腔溃疡,超过两周,尤其是不疼的溃疡,更要高度重视,很可能会发生癌变。
口腔内或者面部有新长出来的肿物,包括红色斑块、白色斑块、粗糙不平的斑块、摸起来比较硬的斑块;还有就是不明原因的病变,比如牙齿不明原因的松动,甚至有明显的面部疼痛;舌头运动不好、说话不清、甚至影响吞咽、张口;颈部发现不明原因的肿大淋巴结,尤其是质地较硬、无痛肿块,可能是肿瘤转移的信号。此外,口内不明原因的出血、口腔异味严重,都要引起警惕。
以上情况任何一种,如果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检查。特别是有口腔颌面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嚼槟榔、口腔卫生不良、HPV感染等高危人群,应当定期检查。
得了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会毁容吗?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分期,部位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手术切除:手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方法,可用于切除肿瘤和受影响的组织。尤其是早期患者,创伤小,远期效果好。有相当部分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还需要进行功能修复重建,如皮瓣、骨瓣修复黏膜、舌、颌骨缺损。
放射治疗:精准杀灭癌细胞,用于术后防止复发或无法手术的患者。
化学治疗:通过药物全身清除癌细胞。一般与手术、放疗联合使用,控制晚期转移。
靶向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精准打击癌细胞。需要检测生物学标志物。
免疫治疗:激活抗癌免疫系统。需检测相关指标(如PD-L1 CPS评分),对高表达患者效果显著。
“不少患者恐惧害怕手术治疗,因担心毁容拒绝手术,这是很大的认识误区。”刘春栋表示,手术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必选项。若肿瘤较小、无症状可以观察,但是也要择期手术。如果肿瘤部位影响美观,或肿瘤增大影响神经、影响功能,或怀疑恶变时,要尽早治疗,尤其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根本。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或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患者,可选择辅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免疫加化疗、免疫加放疗等替代方案。
手术并非一定会毁容,患者要正确看待。他解释说,面部、腮腺区的肿瘤手术切除不会毁容,但如果肿瘤巨大、延迟治疗,已经影响到面部外形甚至张口受限,手术只能将面部外形和语言功能恢复60%-80%,剩下的需要通过局部皮瓣、游离皮瓣、游离骨瓣等重建舌、颊、颌骨,毁容保命纯属无可奈何。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健。
日常如何预防口腔颌面肿瘤?
对于普通的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预防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
1、 消除致癌因素:戒烟限酒、戒槟榔,处理口腔内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如尖锐假牙),减少长期刺激和炎症风险。
2、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做口腔检查。
3、注意防晒:长期户外工作者保护下唇。
4、健康饮食:避免过烫、过辣、粗糙食物,控制高糖高脂,选择优质蛋白。多吃新鲜蔬果。
5、及时处理癌前病变:对口腔白斑、红斑、扁平苔藓(尤其萎缩型、糜烂型)保持警惕,如出现疼痛、溃疡,及时就诊,甚至手术切除活检。
6、易感人群定期筛查:有口腔颌面肿瘤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人群定期到医院口腔科检查。
7、良好生活的习惯,避免过度紧张,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避免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
对于确诊口腔颌面肿瘤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戒酒,戒掉槟榔,做好口腔卫生清洁,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在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过辣、过烫、过冰),忌油炸,少吃粗糙食物,控制高糖高脂饮食,建议选择优质蛋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诊治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心脑血管病、狼疮性肾炎、多囊肾、IgA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