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老年春季为何更需要健脾?

2025-03-28 10:13:31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春暖花开,本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许多中老年人却常感身体跟不上节奏——食欲减退、饭后腹胀、大便不成形等脾胃问题频频发作。

春暖花开,本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许多中老年人却常感身体跟不上节奏——食欲减退、饭后腹胀、大便不成形等脾胃问题频频发作。古人云“春气通于肝”,肝木应春而旺,但为何中老年人的健康焦点却要落在“健脾”之上?中医视角看,春季不仅是肝气舒展的时节,更是脾胃易受“肝木克脾土”的脆弱期,中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脾胃本就如同“老旧的交通枢纽”,在肝气亢盛的压力下,运化之力更显不足,若不及时调养,轻则引发不适,重则动摇“后天之本”,影响全年健康根基。

中老年脾脏衰退的生命规律

1、生理渐衰:脾脏功能的“自然滑坡”

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的“中兴”养生之法,强调“人于中年,当大为修理一番,然再振根基”,中年时期是人体由盛转衰的转折期,脏腑气血功能渐行消退。从中医来讲,脾具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的作用,是人体的一个枢纽,食物经过胃腐蚀之后所产生的水谷精微,必须经过脾的运化,才能输送到全身,营养脏腑,濡养全身,但人到中年后,大部分人的脾脏功能就渐渐衰退了。

2、久病及药:慢性病与药物的“双重耗损”

中老年慢性病高发,而长期服药与疾病本身均会暗耗脾胃。慢性病迁延不愈,长年累月下来便累及脾胃,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寒性药物可能损伤脾阳,出现畏寒、便稀;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阻碍脾胃运行,引起痰湿内生等,需要健脾来维护脾胃的正常功能,减少药物对脾胃的损伤,提高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增强体质。

3、情志内伤:肝郁与脾虚的“恶性循环”

中老年人易因生活压力大、退休、孤独、疾病等产生焦虑抑郁,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肝郁乘脾,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思虑伤脾,当思虑太重,就会导致脾气郁结,时间长了会损伤正气,出现人体的气血运化失常。

中老年健脾指南

1、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例如红薯、山药、生姜等温性食物,少吃生冷、辛辣、黏腻的伤脾食物,例如柿子、苦瓜、黏腻糕点等。这里不得不提以岭健康旗下的津力旺植物饮料,其基于通络养生八字经中的通络理论,从脾论治,以“益气养阴、健脾运津”为原则,精选绞股蓝、山楂、山药、乌梅、桑椹、桑叶等药食同源成分,通脾络、运脾津,让水谷津液代谢更加顺畅,使得脾运得健,达到调节血糖的功效。

2、穴位保健:可以艾灸足三里、双太溪、三阴交穴位,有温经通络的效果。

3、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疏肝解郁,对脾脏亦有益处,还可以通过坐禅吐纳、练习书法以静心养脾。

《脾胃论》有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对于中老年而言,春季健脾不仅是缓解春季脾胃问题的关键,更是守护“后天之本”的长远投资,就如同为身体播下健康的种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儿童专科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 陈同宝河南肾病

    擅长领域:擅长遗传性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IgA肾病、 糖尿病肾病、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多囊肾、肾病发育异 常等。

  • 李楠河南肾病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在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常见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精于血液净化相关治疗技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