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今日辟谣(2024年8月8日)

2024-08-09 08:53:27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谣言: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山洪灾害致三十多人失联?

谣言: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山洪灾害致三十多人失联?

真相:近日,有网民发视频称,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一起严重的山洪灾害,目前已有三十多人失联。经当地网信部门核实,芦山县近日未发生山洪灾害,也无人员失联等情况。请广大网民从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对于网络来源不明信息,不得随意转发或发布。(来源: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芦山融视听)

科普:立秋后,这些养生误区请“绕行”

详情:秋季养生究竟该怎么“养”为宜?下面盘点常见秋季养生误区,一起科学健康养生。

误区一:“春捂秋冻”强体质?

真相:春捂秋冻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胃病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不用过早穿得太厚实,适度即可。

误区二:“贴秋膘”好过冬?

真相: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对于老年人、儿童、胃火旺或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否则容易“上火”或积食造成消化不良。

误区三:秋季进补多多益善?

真相:适当进补有益健康,但不可滥补,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选择食品、药品前,可向专业医师咨询,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误区四:防止秋燥多喝白开水?

真相:对付“秋燥”最简单也是最重要手段就是“喝水”。但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会给肾脏带来负担,使身体受到危害。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小时左右,每日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500—1700毫升。小口喝水比大口灌水更加解渴,也有利于人体吸收。

误区五:降温后仍可以长时间使用空调?

真相:夏末初秋,天气仍然较热,有些地区还在使用空调。其实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的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温度要把控,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多开空调。(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提示:上海属地多平台集中整治体育“饭圈”乱象,6000多个违规账号被处置

详情:巴黎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国体育健儿在竞技场上挥洒汗水、全力拼搏,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比赛,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体育精神,为国家争光添彩。但也有网民无底线炒作,发表拉踩引战言论,恶意攻击、刷量控评,严重破坏网上健康、和谐的观赛氛围。

为加强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整治,上海市委网信部门在中央网信办统一部署下,指导属地重点网站平台主动履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巡查清理力度,防止赛场外噪音杂音滋扰中国运动员正常比赛,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截至8月6日,小红书、哔哩哔哩、虎扑、咪咕视频等平台共清理相关违规信息9.6万余条,删除违规互动信息近80万条,下线违规话题100余个,并对6000余个违规账号予以阶梯封禁、永久禁言等处置。在此,网信部门呼吁广大网民文明观赛、理性发言,自觉抵制体育“饭圈化”乱象。(来源:网信上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 冯惠玲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 魏书航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