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媒体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俗称“食人菌”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病例在日本急剧增加,截至6月30日,今年已确认1144例感染,更有5名孕产妇因此不幸离世。这一消息无疑为我们敲响了健康警钟,提醒我们对于这种高致死率的疾病必须提高警惕。那么,什么是“食人菌”感染症?它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食人菌”感染症是什么?
“食人菌”感染症,正式名称为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严重疾病。这种细菌能够迅速在人体内繁殖,引发败血症和休克,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其病情进展迅速且致死率高,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食人菌”。
“食人菌”如何传播?
“食人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一是经鼻腔、咽喉黏膜的飞沫传播,比如与感染者近距离交谈或咳嗽时可能吸入含有细菌的飞沫;二是经伤口的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有破损并接触到被细菌污染的物品或环境,也容易感染。因此,保持个人卫生和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是预防的关键。
早期症状像感冒,出现哪些情况需就医?
“食人菌”感染的早期症状往往与普通感冒相似,如发热、喉咙痛、头痛、乏力等,这容易让人掉以轻心。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在24至48小时内迅速出现休克和多脏器衰竭的严重症状。因此,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1.突发高热,体温持续不降;
2.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腰背部剧痛;
3.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症状;
4.呼吸急促,伴有胸闷、胸痛;
5.尿量减少或无尿,提示肾功能受损;
6.意识模糊或昏迷。
如何预防“食人菌”感染?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时;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易感部位。
2.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或流感高发季节,佩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3.增强体质: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4.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果身边有人确诊“食人菌”感染,应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减少飞沫传播的可能性。
5.及时处理伤口:如有皮肤破损,应及时清洗并消毒伤口,避免细菌侵入。
“食人菌”感染症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