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手青:美味背后的隐患
“见手青”是一类会变蓝色的牛肝菌的统称,其独特的致幻效果使得它在部分人群中备受青睐。然而,正是这种独特的毒素——类似于麦角酸乙二胺(LSD)的化合物,给食用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风险。中毒者常会出现幻觉,如视物有重影、看到小人跳舞等,同时可能伴随头昏、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昏睡不醒等严重后果。
网购风险:难以辨别的毒蘑菇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野生菌。然而,网络上的野生菌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很难辨别其是否安全。尤其是像见手青这样的野生菌,由于其特殊的毒素特性,如果处理不当或食用方法不正确,极易引发中毒事件。
医疗救治:对症治疗
1. 病情评估:到达医院后,医生会对中毒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液检查等,以了解中毒程度和脏器受损情况。
2. 洗胃与导泻:对于中毒症状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洗胃和导泻治疗,以进一步清除体内的毒素。洗胃通常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导泻则使用泻药促进肠道内毒素的排出。
3. 对症治疗:根据中毒者的具体症状,医生会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例如,对于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症状的患者,可能会使用镇静剂;对于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则需要进行保肝护肾治疗。
4. 重症监护:对于中毒症状极其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可能会被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测。在ICU中,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提高警惕,科学食用
1. 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不认识的菌类:这是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基本原则。不认识的菌类很可能是有毒的,切勿轻易尝试。
2. 彻底煮熟:对于可食用的野生菌,一定要彻底煮熟煮透,以破坏其中的毒素。凉拌或生吃野生菌是极其危险的。
3. 不食用剩余的隔顿野生菌:野生菌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毒素,因此不应食用剩余的隔顿野生菌。
4. 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凡是在吃过野生菌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者,应立即就医,并尽可能携带剩余野生菌样品,以便医生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最后想说的是,野生菌的美味令人向往,但其背后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科学食用野生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健康吃菌,安全第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