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中疾控发布3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数据。3月全国报告新冠重症病例588例、死亡病例26例。是的,你没有穿越,这是2024年的新闻,是近一个月的统计数据。
是新冠卷土重来了吗?也对,也不对。
一方面,由新冠导致的重症病例创下近8个月的新高,对老年人的威胁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在哨点医院监测的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占比抬升到20%左右,还不算一家独大。
其实,这才是新冠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的真相:
新冠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传染病威胁之一,和其它甲流、乙流、合胞病毒一样隔段时间就会抬头作妖一波,不可能有岁月静好,但也不是世界末日。无论新冠低水平流行还是大规模发展,正常生活都要继续,无论新冠重症病例变多还是变少,保护高危人群始终是关键。
老人是新冠高危人群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以下6类人群为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1)大于65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
(2)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
(3)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4)肥胖(体质指数≥30);
(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6)重度吸烟者。
很多时候,老人家都是合并了上面好几种情况,比如年龄七八十岁,同时患有三高,还有多年吸烟史,这些就是3月份500多名新冠重症病例的典型画像。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在所有人群各个年龄段当中高,其主要原因有三个:
(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系统逐渐削弱;
(2)老年人感染病毒或细菌后,自身免疫发生率增加,更易出现炎症反应;
(3)病毒感染会导致原有基础疾病症状更严重或更易出现合并症。
因此,尽管当前新冠病毒的致病力有所减弱,多数人感染新冠后症状减轻,但是由于老年人的特殊免疫情况和较为复杂的身体状况,新冠病毒对老年人的威胁仍需要重点关注。
老人还面临长新冠威胁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并造成病理损害分为四个阶段:
(1)侵入
(2)抗病毒先天免疫受阻
(3)病毒防御机制与适应性免疫相互作用
(4)COVID-19急性或长期并发症。
网上很多人把新冠感染后身体出现的一些负面变化称为“后遗症”,这里面有一部分是错误归因的巧合,还有一部分是真实存在的长新冠。
老年人具有特殊的免疫背景,在衰老过程中免疫系统会进入一种被称为 "免疫衰老 "的状态。在正常情况下,中青年人的免疫系统在发现病毒 "入侵 "后能迅速做出强烈但短暂的动态反应。然而,老年人由于免疫衰老,面对病毒“入侵”会经历轻微的慢性激活,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对外部威胁的反应和防御能力下降。
久而久之,在老年人身上会发生一连串的事件:
免疫衰老导致免疫失调,从而引起炎症;
炎症导致老年人出现合并症,增加了他们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也会增加长新冠的风险。
此外,新冠感染次数越多,老年人发生长新冠的风险就越大。
回顾性分析表明,高龄和新冠感染住院期间发生重症,与较高的疲劳风险和出现多种长新冠症状有关。因此,老年人不仅在急性新冠感染期间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在长新冠中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这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
因此,不应低估长新冠对老年人的影响。作为老人的子女、家属,更应该重视对老人新冠感染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要避免老人家出现重症和长新冠,好的办法是预防新冠感染,但我们都生活在一个需要与人接触的社会里,要想完全避免感染是不可能的,这就要看治疗介入是否及时。
新冠是自限性疾病,对年轻人来说,吃点退烧药休息几天扛过去了就没事了。但对老人家来说,扛过去可能并不是个好主意。急性症状消退不等于就高枕无忧,长新冠的阴影还笼罩着呢。
所以,老人家感染新冠后,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尽快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快速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伤,降低重症和长新冠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4月6日发布的微博上回复网友提问时表示:新冠抗病毒治疗尽早用药很重要。
目前,国内已经有7款新冠治疗药物上市,其中5款国产小分子抗新冠药已被纳入医保或临时医保。以首·个具备完整循证医学证据链(完成临床要求的所有研究,研究成果悉数发表)的国产3CL抗新冠创新药先诺欣(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为例,进入医保后自费不到百元。家中提前备药,感染后第1时间用药及阻断病毒复制,防止重症、快速转阴恢复身体状态很有必要。
当下,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流行,不乏有几种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出现,从而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对于老年人及其家属,更应该做好预防,确诊后尽早服用相应药物,减轻病原体对身体的损伤。
参考资料:
:///jkzt/crb/zl/szkb_11803/jszl_13141/202404/t0_
:///item/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2?fr=ge_ala
:///s/NlAbjR6d1rLEfSig4mV16w
, Yunguang et al. “Risk Factors for Long COVID in Older Adults.” Biomedicines vol. 11,11 3002. 8 Nov. 2023, doi:/biomedicines2IF: Q1
E., Sarapultsev A., Solomatina L., Chereshnev V. SARS-CoV-2-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OVID-19. Int. J. Mol. Sci. 2022;23:1716. doi: /ijms6
A., Schurman , Sen R., Ferrucci L. Human T cell immunosenescence and inflammation in aging. J. Leukoc. Biol. 2017;102:977–988. doi: /
7.“immunosenescence”: Adaptation or dysregulation? Immun. Ageing. 2012;9:15. doi: /-15
, Weyand Understanding immunosenescence to improve responses to vaccines. Nat. Immunol. 2013;14:428–436. doi: /
, Hsu , Yen , Lee , Ko , Hsueh Long COVID: An inevitable sequela of SARS-CoV-2 infection.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23;56:1–9. doi: /
X., Wang F., Shen Y., Zhang X., Cen Y., Wang B., Zhao S., Zhou Y., Hu B., Wang M., et al. Symptoms and Health Oues Among Survivors of COVID-19 Infection 1 Year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s in Wuhan, China. JAMA Netw. Open. 2021;4:e. doi: /
:///s/v87K9DGOPNOz5xm0IcC5uQ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