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稳步推进,但诈骗分子却在此时开启了“不法勾当”。
起底骗子的2大诈骗套路
诈骗套路一:潜入家长群,冒名收费
据新闻报道,一中学家长QQ群中,一名“班主任”称“要收新冠疫苗接种费用”,要求每个家长打350元到支付宝。
骗子先利用“家长”身份潜入家长群,然后趁机复制班主任头像昵称伪装为“班主任”,再发布收费通知,等收到钱后变逃之夭夭。
诈骗套路二:假借官方名义,发出诈骗短信
近日,多地市民收到假借官方机构名义发出的诈骗短信,要求市民点击链接预约接种新冠疫苗,并引导居民点击收费。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若有不法分子借预约疫苗发布虚假链接,且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相当于把财产送到骗子手中,务必要警惕!
市民如何预防诈骗?
1、要求付费的,要擦亮双眼!
国家对新冠疫苗接种的信息已相当透明,个人不承担疫苗成分和接种费用,而是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相当于居民享受新冠疫苗免费接种,不用掏一分钱。如果有关于疫苗预约接种信息是要求付费的,就按假信息处理。
2、不在陌生链接输入个人信息
面对陌生的链接,不要点击,也不要填写个人信息。注意如果后缀是.cc的,并非国内域名,遇到难分辨的链接,可通过“全民反诈”APP的“风险核验”模块进行检测。怀疑犯罪可拨打96110进行防骗咨询,发现犯罪要第一时间拨打110电话报警求助。
总而言之,新冠疫苗是战胜病毒的有力武器,疫苗接种工作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关系整个防控大局,谁先打、何时打、去哪打,都应该严格依照国家的部署,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不法分子利用新冠疫苗施行诈骗,四处散布虚假的新冠疫苗预约消息,既误导受骗者,也扰乱正常防疫工作。根据《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骗子或将以诈骗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内容参考:人民日报、北京晚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