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食品检测款盖楼买车,胆从何来

2010-09-08 08:40: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食品安全检测专项资金被官员们盖了楼、买了车,不用说,百姓吃得放心不放心的问题被官员们给扔到脑后了。频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些被疑为有害有毒的产品合格不合格、有毒没有毒?毒从何来?监管部门往往说不清楚,往往拿一些含糊其辞的话敷衍我们,比如某某项目不在检测范围,某某问题上目前尚不具检测能力……如果钱不是被滥用了,就是花好价钱买来的设备都成了摆设,遇到问题他们又能说清楚什么呢?<br><br>

  审计调查显示,河南省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资金多被挤占挪用,其中河南省农业厅挪用446.4万元用于修建新办公楼。(新华社9月6日报道)

  食品安全检测专项资金被官员们盖了楼、买了车,不用说,百姓吃得放心不放心的问题被官员们给扔到脑后了。频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些被疑为有害有毒的产品合格不合格、有毒没有毒?毒从何来?监管部门往往说不清楚,往往拿一些含糊其辞的话敷衍我们,比如某某项目不在检测范围,某某问题上目前尚不具检测能力……如果钱不是被滥用了,就是花好价钱买来的设备都成了摆设,遇到问题他们又能说清楚什么呢?

  民以食为天,而我们的“天”在某些“公仆”眼里竟是如此没有位置,实在是悲哀。更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则是,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爆炸”的语境下,一些公共事业机构的专业人员,面对新设备居然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知所以然;当然,技术发展太快,很多东西没见过很正常,然而作为专业人员,学都学不懂,这就不正常,不由地怀疑,这些“专业人员”是凭什么上的岗。

  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也叫“违规资金”,违规资金似乎从来就算不上什么问题,否则也就不会有“屡审屡犯”之说。正因为它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就算审出来了,也没人害怕,因为体制内对这种问题的处理,一是“纠正”、“整改”,二是通报,一般会说“下不为例”,尽管屡审屡犯,但总是少不了要屡犯屡批评的。只是不知道,盖起来的楼拆不了,买来的车也变不了钱,“纠正”与“整改”该如何“纠”、如何“改”呢?

  或许,老百姓们从来就不曾奢望过这种被称作“违规”的问题会真正纠正、整改到位,只求能“下不为例”;然而这也是一种奢望,否则,审计风暴刮了一场又一场之后,就不会有食品安全检测资金被挪用盖楼、买车这件事。而这件事之后,会不会继续玩“屡审屡犯”,谁都说不准。根本原因,不是违规者没拿国家规定当回事,而是制度本身的无力

  在一些国家,诸如此类的“问题资金”是违法犯罪,比如美国总统顾问西斯托因涉嫌滥用政府援助款被曝光后虽立即辞职,却仍有非政府组织对他采取法律行动,白宫也将其转给司法部调查。

  比较之下,我们对这类问题的定性就宽容多了,只要不揣进个人腰包,就算挥霍掉也与犯罪不沾边;别说问罪,通常情况下大小官员的官帽都触及不到。

  不信的话可以关注这一起挤占挪用食品安全检测专项资金的下文,肯定又是“无言的结局”——除了“纠正”、“整改”等等,官员个人基本不会有闪失。

  挪用食品检测项目资金算是多大事?就看监管部门当不当回事。

(实习编辑:岑颖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彭树灵副主任中医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 陈芳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