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质疑声凸显工业食品时代的民众焦虑

2010-08-17 23:41: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备受瞩目的“激素门”本该可以藉由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告一段落,然而,因为圣元奶粉“激素门”送检样品仅一份来自患儿,新的质疑声又起。不少人担心公布的检测结果可能受到“维稳”逻辑的影响,毕竟我国奶粉行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大量进口奶粉挤压国内奶粉等现象的问题。<br><br>

  卫生部15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通报指出,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综合检测结果和临床会诊意见,卫生部专家组评估认为,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备受瞩目的“激素门”本该可以藉由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告一段落,然而,因为圣元奶粉“激素门”送检样品仅一份来自患儿,新的质疑声又起。不少人担心公布的检测结果可能受到“维稳”逻辑的影响,毕竟我国奶粉行业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大量进口奶粉挤压国内奶粉等现象的问题。

  民众的多疑,一方面,体现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则凸显出食品安全遭遇着信任危机。不可否认,自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人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已是草木皆兵,大多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卫生部公布的奶粉检测结果要想获得民众的认可,不可能仅凭部门的权威性就完成,还要在流程的“公开透明”方面下功夫。这也是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洗礼的奶制品行业,要想重塑形象,必须经历的考验。

  事实上,与添加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检测值不同,添加激素并没有实质的好处,只会徒然增加成本。从这点上说,企业主动添加的可能性很小。此前网上有一个非正式的版本,将矛头指向了奶牛催奶挤奶生产环节,有医学、乳业专家称,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如果情况属实,“问题奶粉”不需要企业“买单”,但却需要相关部门制定规则,从源头上加以杜绝。

  毋庸置疑,在食品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面对的食品,很少有不经过工业加工而成的“自然食品”。那么,在一系列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的过程中,势必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就在一周前,卫生部在网上公布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列出77种“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添加剂广泛的应用,也给食品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考验——在允许食品企业通过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同时,相关部门有必要对每一种添加剂做细致的毒理学研究,确保衍生物的安全。因为,伴随着添加物的增多,不能排除在其生产过程中无意生成了其他成分。这是工业食品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

  回到湖北婴儿家长对诊断结果的质疑,卫生部需要“对症下药”:抽检更多样品让民众信服是其一,督促相关部门对存疑的环节(奶牛催奶)进行调查也非常必要。这不仅事关奶粉的激素指标是否合格,更重要的是,“调查的过程”将直接决定民众能否摆脱食品安全的心理阴影。要知道,问题食品并不可怕,只要有效监管发挥作用。

(实习编辑:岑颖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潘慧人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 容星耀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向晓玲副主任医师绵阳市肛肠病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