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哈药有钱,但这是一个天价交易。”邵国青很坦率地认为。
南京天邦广东技术总监曹海涛表示,他所接触的大多数人都觉得,“哈药太有钱了,居然掏这么多钱买瑞倍适。”
辉瑞的经销商阿忆也坦言,哈药出5000万美元,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让人大吃一惊。
据了解,尽管支原体肺炎在国内猪场发病的比例达到90%,但由于该病并不会直接导致严重的猪死亡,所以养殖户对之并不十分重视。而近年来,猪病日趋复杂,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大型疾病频频爆发,牵制了养殖户的精力和投入成本,绝大多数猪场都不愿意打昂贵的猪气喘苗。哈药集团总经理姜林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承,国内只有6%的生猪接种了猪气喘苗。
商务部2009年第77号公告称,辉瑞的瑞倍适和瑞倍适-旺占据了中国大陆38%的市场份额,远高于其它厂家的疫苗(第二名为英特威,占18.35%)。据媒体公开报道,辉瑞2009年的气喘苗销售额为7000多万元人民币,以此反推,国内猪气喘苗蛋糕只有约2亿元。
记者采访的大部分人士认为,瑞倍适的市场份额之所以奇高,并不在于这一产品特别优秀,而在于辉瑞的营销团队和服务能力。一旦哈药接手,其市场份额很可能大幅度下降。即使哈药保持了7000万元的销售额,按照100%的利润额,每年挣3500万元纯利润,单单要挣回5000万美元的竞购投资,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龙建勇还认为,目前猪价不好,养殖户精打细算,不愿意打疫苗,哈药选在此时接盘,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市场可能会有巨大的变动。
哈药到底想买什么?
5000万美元的广告?
世上当然没有人会平白去做冤大头。如果气喘苗本身价值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大,哈药到底在买什么?
7月9日,记者就联系了辉瑞公司中国总部和哈药集团。辉瑞公司中国总部婉拒了采访。哈药集团新闻发言人高也表示,相关负责人正在美国出差,待相关负责人回国后会联系记者。截至稿件上版,哈药未回复相关邮件。
记者采访了许多行业人士,各种看法似乎都挺有道理,但都止步于猜测。
一种观点认为,哈药是想购买辉瑞的生产技术。
据了解,由于气喘病灭活苗和其佐剂的生产技术难度比较高,研发一种新的疫苗需要3-10年时间,目前国内并无生产厂家,市场基本被七八个洋品牌垄断。国内唯一拿到气喘病疫苗批文的厂家是南京天邦,属于弱毒苗,需要胸腔注射,而洋品牌们只需肌肉注射,因此国产弱毒苗被一部分养殖户认为比较麻烦。
气喘苗市场虽然不大,但价格不菲,每头猪一般需投资7-8元,厂家利润较丰厚,故哈药看中了这块市场的潜力。辉瑞的瑞倍适系列市场占有率相当高,而其佐剂艾菲金更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专利产品,生产技术值得哈药学习,并且可能用在其它产品的生产上面。
在6月10日的媒体说明会上,哈药集团总经理姜林奎就曾对媒体表达了这层意思,他表示,国内研发能力与国外有差距,哈药是想节省研发和开拓市场的时间。
另一种观点认为,哈药根本不是看中气喘苗市场,而是看中了整个猪疫苗市场,想借助辉瑞的力量进入。
哈药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是我国禽流感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业务主要集中在禽苗方面,对于市场庞大的猪疫苗并未深度涉足。如果哈药能够借助辉瑞成熟的渠道和产品一劳永逸进入这一市场,无疑是打开了一片新的蓝海。
疫苗市场是一个政策导向为主的市场。据相关行业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动物疫苗市场约62亿元,其中国家强制疫苗占86%以上。政府采购的四大强制性免疫疫苗中,只有禽流感疫苗属于家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均属
于猪疫苗。哈药集团仅涉足了禽流感疫苗等的生产,就已占据8%的市场份额,要想分得更大的蛋糕,必须进入猪疫苗领域。哈药砸下5000万美元购买了辉瑞的气喘苗生产技术,不但打了一个漂亮的广告战,还获得了另一个高门槛市场的门票。
还有一种看法,则直指哈药可能在为注资上市公司哈药股份作准备,因此购买瑞倍适可能只是一种资本游戏。
据悉,哈药集团曾承诺,2011年2月前,将对给其旗下的上市公司哈药股份注入不少于26.11亿元的资产。这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目前,哈药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尚不属于哈药股份,不少分析师猜测,哈药收购辉瑞的猪疫苗,不过是在扩充哈药的疫苗业务,好打包注入哈药股份,为上市公司增加一些炒作的概念和内容。
不过,尽管不少财经类媒体都在追问这一问题,在媒体说明会上,哈药集团总经理姜林奎均婉言拒绝回答。
西班牙海博莱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秦云觉得,业界有各种看法很正常,但并不十分重要。“既然哈药愿意掏这笔钱,说明在哈药眼下看来,交易值这么多钱”。交易的贵与贱,只有未来才能看清楚。
(实习编辑:廖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