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脚步,是你们坚定的决心;
甜甜的微笑,是你们火热的心肠;
厚厚的防护,是你们必胜的信念;
重重的隔离,也隔不断对你们的牵挂;
我们深信,你们定能为国家排忧解难;
我们自豪,曾与你们并肩作战。
我们钦佩,你们毫无畏惧坚强乐观。
北京医院ICU已把最坚硬的鳞都给了你!
武汉加油!武汉必胜!
1月26日,大年初二,北京医院外科ICU的医护人员接到院里的紧急通知,常志刚副主任与护士邓翼鸥、李金泽作为第一批国家医疗队率先到达抗疫前线。2月7日,集结的号角再次吹响,刘韬滔医师和护士韩媛媛、李雪青、谷林作为第二批医疗队成员到达武汉,迅速开始适应前线工作。
在武汉的日子里,北京医院外科ICU前后两批共7人,用实际行动为患者构建生命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韩媛媛,2003年北京“非典”时期,她正在读高中,怀着对医学的无限敬畏与憧憬,就希望能够穿上白衣,从事这样一份神圣的职业,为病患减少痛苦带来希望。没有想到,17年过去了,她从北医毕业来到北京医院ICU工作的第10年,亲身加入了这样一支队伍,在武汉前线抗击疫情的工作之中,更加坚定了最初从事医疗职业的初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相信在医院各个科室的一百多名同事的努力下,在全国上千上万名奋战在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终将会打赢这场艰难的战“疫”。
李雪青,我们都习惯叫她“肉肉”,是国安的铁粉。曾经来武汉旅游,浪漫樱花,迷人江景,是武汉给这个北京姑娘留下的美好回忆。但是这次来,心情完全不同,空荡的街道,稀疏的车辆,春雨绵绵。病房里的重症患者,从治疗到生活护理都由护士协助完成。虽然第一次为病人抽血非常紧张,但穿刺成功后的喜悦无以言表;虽然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去完成翻身喂饭这些基础操作都会显得有些费力,但队员之间互相鼓励,不分彼此,革命友谊更加牢固。心情从最初的忐忑逐渐走向平静。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身旁是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身后是支持她的家人、同事和朋友。她坚信,这场有爱的逆行,一定能够胜利。期待春暖之后,可以再次去江边散步,去公园赏花,去吃心心念念的热干面。
谷林,90后,人送外号“保健”。别看她年纪轻轻,对于养生可是颇有研究。到达武汉之后,她立刻向第一批队员学习了解工作流程,练习防护技能。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有一位胸椎术后的阿姨,刚刚拔除了引流管,活动十分不便。由于没有家属护工陪同,病人每次翻身下地都需要护士为她佩戴上支具,并且得在两名护士的搀扶下才能完成。每去一次卫生间,谷林搀扶她下地后都累出一身汗,护目镜里也充满雾气遮挡视野。病人心疼地对谷林说:“我尽量少喝水,少去卫生间,你们太辛苦了!”一瞬间,虽然隔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和护目镜,但爱是隔不开的,她强忍泪水,安慰病人道:“没关系的,我们扶您去卫生间没关系的,您一定要多吃饭,多喝水,这样才能更快的恢复,早日出院。”她就是谷林,一位善良、朴实的护士!
刘韬滔主治医师从事重症专业已有十余年,同事们常常这么形容他“医生我滔哥,人狠话不多”。这次来武汉安顿好住宿之后,当天他晚上就进入病房开始工作。在收治的病人中间,有一名患者症状进展迅速,氧饱和度快速下降,刘韬滔主治医师立即放置深静脉导管,扩容、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纠正休克。虽然穿着防护服做这些操作十分困难,但还是顺利完成。在工作当中,他像平时一样专注于患者病情变化,尽职尽责。
邓翼鸥是第一批老队员了。从落地武汉开始,就不断在挑战与适应间自由切换。如今第二批同事们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力量,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身为前辈她将自己总结下来的临床经验毫不保留的跟第二批队员们分享,希望自己的一些经验可以帮助到他们。作为第一批队员已经离开宝贝儿子马上一个月了,想念之情可想而知,但她从未提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相信在漫天风雪后,春暖花开即将到来!等待我们凯旋的消息!”希望她日记中写到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这就是邓翼鸥,我们的“鸥姐”,有您在,我们都温暖。
李金泽,大家都习惯叫他“泽哥”,他是这次支援一线的90后,17年前非典还在上小学的他,这次真的就像大家微信上说的“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像前辈一样,治病救人。”第一批来武汉支援,虽然有太多的未知和忐忑,但从未惧怕过,他也向大家诠释了90后的责任和担当!面对疫情,面对患者,面对不熟悉的病房,面对刚刚认识的同事,他得心应手的完成每项工作!随着这身装备的逐步适应,现在工作时,除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等变化之外,更多的是想把之前能做到更好的细节做到位,呼吸机蒸馏水是否及时倾倒,高流量鼻导管垫棉块以防压疮,密闭式吸痰管是否及时关闭,无创呼吸机是否漏气等等。细节决定成败!
常志刚副主任,作为一名老队员,来武汉已近1个月,从忐忑到从容,工作紧张而有序。越来越多的患者逐渐出院,满载着希望和幸福。看到很多患者对北京医院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表达着感谢,内心的满足油然而生。尽管疫情防控依然严峻,但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团结的人民,也坚信我们的抗疫工作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有人说ICU就是医院里的"黄埔军校",在ICU干过的医护人员去哪里都行!没错!他们就是这么一群人,勇敢,能干,内敛,抢救起来毫不含糊,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从容应对,他们就是:重症医学科的战士!(撰稿:外科ICU 刘韬滔 通讯员:外科ICU常志刚 宣传处贺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