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些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也预示着新一时期的到来。21世纪,不仅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纪,也是中国众多科学技术领域迈向世界领峰的世纪,其中脑血管病领域也不例外。仅洞视中国脑血管病领域最大的会议——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这一席之地,便心地释然。大会召开前夕,北京虽炎炎夏日,但一场节奏有序的及时雨浇去了连日来的酷暑燥热,让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专家医师们身心清凉地品飨这一场经典创新浑然相融的学术盛宴,搁下坛坛妙智慧华,聆听大会新闻发布会传递来的领域内喜音……
重磅之音:中国卒中死亡率下降
2017年1月美国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是2013年由中国国家科技部和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共同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在下降,脑卒中死亡率为127.2/10万,加权率为85.9/10万,达到和发达国家一样的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在脑血管领域所做的努力卓有成效。
目前中国尚缺乏针对卒中死亡率下降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随后,王教授在SVN上发表文章填补了这一空白,文中分析我国卒中死亡率下降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①中国整体医疗保障的改善;②临床诊断和救治技术的进步;③城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率下降;④卒中防治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调查报告为国家医疗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提示今后一段时期应将卒中防控重点转到农村,制定合理的防控对策,并加强宣教,争取使卒中的发病率得到遏制,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大伽新作:《脑卒中诊疗王拥军2017观点》新书降临
近年来,伴随国际大潮流,中国的临床及科研领域突飞猛进,很多成果超过了国际水平,为了记录历史长河中这闪亮的瞬间,传播新的科学技术,为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多富含营养的知识食粮,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顺应时代推出了“中国医学临床百家”这一创新性图书出版项目,按病种邀请每个领域内的领军科学家,解读领域内的新热点、新声音。脑血管病领域无疑为王拥军教授,正如他本人说的:书中选题是当前脑血管病领域临床医师不得不思考、但又理解不清、且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重要话题;这既非简单的教科书,也非文献综述式信息汇总,而是结合他35年神经病学从业经验,以一个老医生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新进展、新观点、新策略,以及将这些新成果如何应用到临床中去。
王拥军教授等2001年创立了天坛会,在他带领下,大会蒸蒸日上为大家带来了无以言喻的高营养食粮,不仅惠滋了广大医师的职业生涯,更惠及了全国各级医院神经科,这份营养滋润中国大地遍处开花,中国脑血管病医疗事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备受国际同行们关注!相信这本书也将带给大家更多发自内心的惊喜!!
走向世界的CSA官方英文杂志——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简称SVN)是随着2015年中国卒中学会(CSA)的成立而诞生的,这是中国脑血管病研究成果向世界同行展示的一扇窗口。看看她的实力强大:主编王拥军教授,执行副主编&总编是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州碧城OSF/INI综合卒中中心主任David Wang 教授,目前有七八十位来自全球脑血管病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编审专家,出版由英国著名BMJ出版集团负责。刊发的文章也备受全球关注:最高的一篇文章下载次数为7000余次,而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览次数在几百到几千次左右,内容涵盖脑血管病领域的基础及临床各领域。杂志预计2018年进入pubmed,成为具有影响因子的SCI杂志,相信未来全球同道们将会领略更多饱含芬芳的精彩内容!!
强强联合:CSA与AHA/ASA、WSO的国际合作
世界卒中组织(WSO)主席德国的Werner Hacke教授、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HA/ASA)卒中质控项目专家代表Michelle Bolles女士同大会执行总秘书长刘丽萍教授共同介绍了中美权威机构在卒中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两大权威组织与天坛会有多年的合作渊源,中国卒中学会成立之后,更加深了合作的领域和层次。
AHA/ASA与CSA当前合作的一个重点是“急性卒中救治流程及医疗质量改进项目”。该项目在美国进行得很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但需结合中国实际国情适当改版,I期阶段计划纳入中国50家医院参与,根据进展情况,II期阶段会继续增加参与的医院。AHA/ASA将会协助CSA实施开展该项目,促进中国卒中急诊流程的改进。Werner教授表示希望中国在卒中急诊流程方面取得佳绩,以便借鉴于更多国家,促进全球卒中事业的发展。
“一点一面”: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建设稳步发展
中国卒中学会成立后,随之成立了中国卒中中心联盟,联盟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各级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均质化。目前联盟共有1900多家卒中中心,综合卒中中心约有400多家,形成了以联盟为中心,带领全国各省市卒中中心的“一点一面”战略,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盛后带领周边国家地区共同发展的传统美德。王伊龙教授负责分中心的数据信息管理和研究设计,目前各分中心已完成30多万例患者的医疗数据上报,这些数据为国家卫计委、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局出版的2016年神经内科医疗质量白皮书奠定了脑卒中单病种管理的数据基础。
国家“十三五”计划重点专项“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刚在大会上启动,项目的目的是探索出区域一体化、院前院内一体化协同救治的脑卒中急救体系,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化救治模式,未来在联盟是各级卒中中心开展,从而驱动未来中国脑卒中急救体系划时代的变革!
青年医师的楷模:中国卒中奖获奖专家
根据提名专家为中国卒中防治做出的贡献,今年获得中国卒中奖的专家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康宁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施福东教授。施福东教授及其团队完成了一系列开创性科研成果,明确了脑卒中的免疫机制,探索了基于免疫干预的脑卒中治疗新方案,体现了我国临床科学家有能力开展尖端的基础科研,他通过临床概念验证性研究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而影响并主导了国际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陈康宁教授携同当地同仁们共同努力,带领西南地区的脑血管病介入飞速发展,现已与北上广知名医院的医疗水平并驾齐驱,其创办的西南脑血管病介入大会受到了全国广大神经科医师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他们的精神和力行是当代青年医师们学习的榜样,这也是引领中国脑血管病事业前进的精神和中坚力量!
不可忽视的认知:《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出台
长期以来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卒中患者认知筛查比率和干预率低。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由中国卒中学会发起,出台了国内首个关于PSCI评估筛查、预防治疗的《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7》,将发表于9月的《中国卒中杂志》,为广大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对于PSCI的管理提供实践指导。共识出台后,将在卒中联盟的35个分中心开展PSCI的医疗质量管理,以形成PSCI的医疗质量管理模板,随后在其他分中心逐步推广卒中后认知管理规范。
中西联璧:中医药治疗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智慧结晶,在当前时代如何与西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大化利益患者,是中医专家们的时代使命。来自北京东直门医院的高颖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中医药在卒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强调个体化辨证论治,而西医强调循证医学、精准医疗等,那么中医药如何将这些整体观与个体辨证论治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关键。围绕此关键,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包括:评价体系构建;全程干预方案优化;应用现代技术探讨中医药作用机理。在评价体系构建中,需处理好整体个体的关系及提高中医辨证的一致性,指导西医简单判断症候,准确应用中成药,即中医说的症候拐点决定治疗方案,这是中医视角优化方案。中医专家们没有辜负这份使命,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他们与西医专家共同创建了一套临床研究平台和科研评价体系,来推动中国的中西医发展,其中的评价体系和治疗方案与中医认识规律相一致,这是一个卒中全程管理的适时干预方案。相信在中西联璧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卒中医疗定会开出晶莹璀璨的新时国花!
公益惠生:健康中国中风援助行公益项目
基层医院作为卒中患者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分级诊疗的关键区域,提高基层医生卒中诊疗水平更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也强调健康科技创新、强基层、全民健康。因此,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同健康中国红手环基金,在中国卒中学会支持下,发起“健康中国中风援助行”公益项目,旨在通过该项目对基层神经内科医生进行卒中规范化诊疗培训、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对有需要的卒中患者进行慈善捐赠,让更多的中国卒中患者受益。项目包括四个部分:医生培训、公众教育、慈善捐赠、红手环西部行。该项目集国家部门、医疗专家及企业等多方力量,必将惠及包括西部边远地区等基层医院的广大医师和患者,是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