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胸痛中心ACS他汀规范治疗论坛在2016胸痛中心年会上召开。中国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北大医院霍勇教授,全国胸痛中心认证中心武汉亚洲心脏中心医院副院长苏曦教授,全国胸痛中心认证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于波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浪教授等与会专家指出:急性冠脉综合症是一类急性严重性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ACS患者是极高危患者中的极高危患者。
今年以来,基层医院的ACS救治能力在基层胸痛中心的推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未来三年将是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加速期,规范建设是目前胸痛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基层ACS患者救治的进一步规范化尤为重要。
尽快尽早启用他汀治疗
中国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副主席、北大医院霍勇教授指出,ACS是极高危中的极高危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和ACS后的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基层尤其需要重视。对于基层ACS患者的救治能力而言,开通时间和规范治疗同样重要,在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下开通时间方面得到,不断提高。但是规范化治疗仍然做的不够,尤其是强化他汀的应用,需要像双抗药物一样,得到长期规范的应用和重视。
(图为北大医院霍勇教授发言)
霍勇教授特别强调指出,对于ACS患者而言,事件减少是治疗的本质。强化他汀治疗具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不需要基于LDL-C水平,尽快尽早直接启动强化他汀治疗,为患者带来更早更多的获益。”
心血管死亡增长 基层远高于城市
基层的ACS救治能力不仅仅只是救治时间的问题,药物的规范化治疗同样重要。今年以来,基层的心血管死亡增长明显高于核心城市。基层的心血管救治非常紧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于波教授介绍说,对于ACS患者的强化他汀治疗,已经得到国内外指南广泛的一线推荐,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证实。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发言)
于波教授特别强调指出,中国ASC强化他汀共识也同样指出,强化他汀的治疗适用于急性PCI患者,择期PCI以及药物治疗患者。
什么是强化他汀治疗?于波教授介绍说,首先,是剂量的强化,即说明书推荐的最大耐受剂量。其次,是强化启动的时间,ACS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无论基线胆固醇水平如何,应立刻启动强化他汀治疗,一方面尽可能的减少围术期事件的发生,为围术期的治疗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尽早的启动带来更早的获益。这种更早的获益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是有意义的。过往我们只重视了胆固醇的达标,而忽视了获益时间的意义。
加强ASC患者在基层的长期管理是当务之急
ASC患者在基层的长期管理更加重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浪教授指出,ACS后的第一年是MACE事件和心梗复发的高发阶段。基层ACS患者的管理应当由其关注一年内的治疗和控制。与抗凝抗血小板一样,强化他汀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同样重要,或者更加重要。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浪教授发言)
另一方面,针对强化他汀药物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李浪教授强调:ACS患者强化他汀治疗总体安全性良好,获益远大于风险
“因此,对于急性期的ACS患者,应用他汀的目标是事件的减少,” 北大医院霍勇教授指出, “无论LDL-C水平如何,应当尽早(24小时内启动)强化他汀治疗,。由于ACS患者1年内的高发风险,而强化他汀的总体安全性良好,这种强化应当坚持最好是1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及STEMI区域协同救治经验交流与示范会暨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承办。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