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新医盟神经科学术交流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附属玉泉医院叶尔强院长主持,会议围绕脑血管病的诊治展开交流,宣武医院李慎茂教授、张津教授,分别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来自301医院、天坛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数十名神经科、血管科等相关科室医生参加了此次会议。新医盟秘书长刘伟奇在会上介绍了新医盟创新探索的互联网医联体模式,受到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关注。
图1:李慎茂教授在分享
作为国内第一例颈动脉支架手术的主刀者,李慎茂教授带来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方面的经验分享。围绕溶栓、颅内动脉狭窄的扩张/支架、颅外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三大主题,李慎茂教授既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又带来大量真实病例,每一主题下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术式选择等详实的内容,极具临床指导意义。不仅有成功的经验,案例中也不乏失败教训,对此,李慎茂教授强调,身为医生时时刻刻都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为了患者“全力以赴、尽善尽美”。
图2:张津教授与现场参会医生互动交流
由于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脑卒中的临床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据统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张津教授在现场详细讲解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和防治,结合案例,对其中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剖析,并在互动环节与现场参会者进行交流,解答了相关提问。
图3:刘伟奇秘书长介绍新医盟互联网医联体模式
此次会议由新医盟主办,新医盟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球化研究中心发起,旨在建立全新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推动医疗创新。会上,新医盟秘书长刘伟奇介绍了新医盟打造互联网医联体的探索,通过促进各级、各科医生间的跨院协同工作,带动分级诊疗,从而实现医疗的改革创新。不同于常见工具类、医患沟通类、医生社交类等“互联网+医疗”模式,新医盟发展互联网医联体的方式赢得了参会嘉宾的广泛关注和肯定。
本次会议不仅在脑血管病的临床科研方面起到了业务、学术交流的良好效果,还增进了广大一线临床医生对医改宏观政策和互联网时代医疗创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参会医生反应热烈。会议主办方表示,后续还将推出系列会议活动,为广大医生提供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拓展视野,提升技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