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我国脑卒中一级防控研究(以下简称“CSPPT”)的科研成果,5月9日在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上正式发布。39健康网从会上获悉,该研究成果主要强调两方面内容,一是强调中国脑卒中的高发,低叶酸、高伴同型半胱氨酸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二是强调,在中国,对患者使用叶酸进行简单的干预,就可以在控制血压基础上更进一步减少脑卒中。
事实上,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其中脑卒中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原卫生部还专门设立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开展脑卒中的预防和控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在会上强调,CSPPT科研成果就是我国防控脑卒中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这项成果再一次从科学上证明了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要抓住重点,精准防控,科学施治,全体动员。”
他介绍,该研究不仅是迄今为止我国研究的独立完成最大样本量的一级预防,是一项完全遵照国际标准的大型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同时还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依那普利叶酸片而设计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CSPPT的确已经成为我国新药研发和大型循证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H型高血压(伴同型半胱氨酸)最容易引致脑卒中的高血压。在我国的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程已经积累的100多万人的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数据分析中,结果表明伴同型半胱氨酸也在危险因素检出中居前几位。在王陇德院士看来,CSPPT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国高血压患者多发脑卒中的原因,还为中国特色的脑卒中防控提供了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甚至可能影响未来我国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
据了解, CSPPT团队由我国多位著名专家组成,首席科学家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担任,独立的终点事件审核委员会主席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一宁教授担任,指导委员会主席由前世界高血压联盟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刘力生教授担任,独立的数据安全和监察委员会主席由王陇德院士担任,中心实验室主任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侯凡凡院士担任。
“CSPPT研究今年3月15日在美国心脏病年会上一公布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医师继续教育学会很快把它列为医师继续教育必读文件,这种重视转化医学的快速反应能力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也觉得非常有必要把这个科研成果向全社会公布,通过各种媒体朋友的帮助,让更多的中国医务工作者和高血压患者了解这项科研成果,并且在实际防控工作中应用,以使更多的民众受益,使我们处于井喷高发的脑卒中早日出现拐点,发病率早日下降。”王陇德院士如是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