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临床需重视卒中10个新的危险因素

2014-06-29 12:27:42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危险因素控制是脑卒中二级预防控制的基础,据陈康宁介绍,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不健康饮食、酒精、糖尿病及心理因素,其中,高血压是第一位的危险因素。

  39健康网编辑6月28日下午来到天坛会的分论坛——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论坛。本次论坛第一位发言嘉宾——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康宁表示,卒中的预防除了关注10个传统危险因素,还要关注10个新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现场

(图为卒中新的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论坛现场两位主持人)

  危险因素控制是脑卒中二级预防控制的基础,据陈康宁介绍,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不健康饮食、酒精、糖尿病及心理因素,其中,高血压是第一位的危险因素。

  新的危险因素则包括高尿酸血症、氧化三甲胺、脂联素、冠状动脉钙化、尿微量蛋白、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亢、带状疱疹、脑外伤及体温,这10种危险因素可以划分为四类:代谢因素、验证标志物、疾病因素、物理因素。

  以高尿酸血症为例,一项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人群的15个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显著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22%,男性增加8%,女性增加25%。而CRP(C反应蛋白)作为缺血性卒中的生物标记物近年来被研究的比较多,陈康宁说,CRP是脑卒中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CRP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后的长期随访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如果说以上的危险因素专业性比较强,那么物理因素中的体温。疾病/病变因素中的脑外伤等则是老百姓更容易理解的。有组研究显示脑外伤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有相关性,是正常情况的1.3倍,而体温因素会影响卒中的预后。陈康宁表示,这些因素在临床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有一些研究能够支持新危险因素与卒中的关系,但陈康宁也指出,新危险因素是指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或公认的因素,所以只能称为可能的危险因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在论坛的发言也指出,一方面目前的研究取样可能只有几十个人,太少了,研究结果尚待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许多新危险因素的证据链并未补齐。

  “尽管我们控制了所有的传统危险因素,还是有人得脑卒中,所以这些新的危险因素还是有研究价值的。”王拥军强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王拥军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内科

    王拥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卫生部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主席,世界卒中组织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卒中专家委员会委员。获得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领军人才,北京市科委“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专业特长:脑血管病。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 陈芳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李乐怡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