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是指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其中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邻近的腰椎向前滑移,腰椎关节不再排列整齐,腰椎之间连接的关节也将失去固定及连结的功能。且腰椎滑脱患者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其病因复杂,以活动受限和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下腰椎滑脱的病理病因以及症状危害。
一、腰椎滑脱的主要发病原因解析
1.创伤性: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2. 先天性遗传因素: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专业,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专业,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3. 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4. 退变性因素: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
5. 病理性骨折: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
二、腰椎滑脱的主要临床症状及危害
腰椎滑脱属于腰椎病的范畴,主要以活动受限和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大多数腰椎滑脱没有症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滑脱类型、腰椎稳定情况,滑脱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酸胀感可向大腿后方或整个大腿放散。伴椎管狭窄时可有下肢疼痛、各种运动感觉障碍,肌肉僵硬,皮肤刺痛、麻木等,有时出现间歇性跛行。
据上海西郊骨科医院脊柱坐诊专家丛树林介绍说,发生腰椎滑脱后,患者也许会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是拍片时发现,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相关症状,如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等等。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如果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的加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腰椎X线,了解滑脱情况。如果有腰痛和腿部的不适,在休息后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温馨提示:腰椎滑脱患者术后需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吸入更多氧气的同时,胸腹部肌肉、膈肌的活动度增加,能更好地促进新陈代谢,更重要的是能够活跃骨细胞,加强对骨骼的刺激,有利于骨骼系统更好地生长和修复。因此,适当合理的运动锻炼也是腰椎滑脱预防治疗的关键所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酸奶减肥法有效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