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至29日,记者走访了协和、中日友好、安贞、友谊、海淀等5家医院的急诊科,发现各医院急诊的接诊效率大不相同。
初访急诊科———急诊排队急死人
急病号到医院挂了急诊,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尽快见到大夫。记者走访后发现,下午5点到晚9点之间,各医院急诊科的人气都挺旺,但患者需要等候的时间却相差甚大。
记者在海淀医院观察了一个多小时,发现从下午5点半到将近7点,急诊挂号收费窗口前总有很多人排队,晚上6点之后排队的人更多,两个窗口加起来有十五六人。每个诊室外也都有人在排队候诊。
11月28日晚8点多,记者来到友谊医院急诊大厅,发现大厅里人气非常旺。记者数了数,晚上9点前后该急诊中心至少为100多位病人安排了病床和输液,另外一些无需留院治疗的病人则难以统计。医院的导医员告诉记者,每天晚上8点至9点是急诊病人最多的时段,“今天还不是很多,以前多的时候内科里挤得都是人!”
记者在协和、中日友好医院发现,两家医院急诊科挂号、收费窗口均无排队现象。协和医院急诊科各诊室前候诊的也就一两个病人,中日友好医院的急诊科病人相对更少,好几个诊室都空着,倒是输液室和留观室几乎爆满。
挂号设“卡”———有效过滤患者
各医院急诊患者都挺多,为何有的医院等候时间短或者无需等候,而有的医院则需忍着病痛排长队呢?记者在体验中发现,急诊分诊的作用非常大,能够有效地过滤和分流患者,把不适于到急诊就诊的患者“拒之门外”,从而提高了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到安贞、中日友好、友谊这几家医院急诊科挂号,都要过分诊台护士“这一关”:病人需先向分诊台护士描述病情,然后由分诊台护士来决定你是否适合看急诊,病人只有凭着分诊台护士开的“小条”才能到挂号处挂上号。
11月27日晚,记者从海淀医院急诊内科医生处了解到,只有24小时内的突发急症才能在急诊科就诊,普通病只能去挂门诊。但是记者在挂号处却发现,急诊挂号处工作人员并没有对挂号患者进行任何询问或限制,基本是“来者不拒”。
和海淀医院不同,记者到急诊“看看牙痛”的要求在协和、中日友好等医院就遭到了“拒绝”,拒绝的原因不一: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是因为没有设置口腔科,因此急诊科护士指点记者去看口腔科夜间门诊;而协和医院护士说,急诊没有口腔科的一些工具,所以记者只能白天去门诊看病。
11月28日晚上6点,记者以牙齿受损导致牙龈酸痛为症状来到协和医院急诊科要求就诊,分诊台护士告诉记者,急诊主要是急性的外科处理,而记者的病症可能需要用到牙钻等工具,这些工具急诊科没有,只能去门诊看。
科室分散———急症病人奔波苦
记者体验中发现,急诊科室分散,病人需要楼上、楼下四处奔波,也是导致急诊不急的另一原因。
11月29日晚,记者在安贞医院发现,急诊科只有收费处和药房,却没有挂号处。奇怪的是,和其他医院门诊楼晚上紧锁不同,这里除了急诊中心灯火通明外,门诊楼也有一部分诊室亮着灯光。经咨询后才知道,要挂号得先拿到急诊科分诊台护士的挂号条,然后到门诊挂号处挂号。另外,有些急诊科室就在急诊中心一楼,而记者想挂的口腔急诊科却在门诊楼的三楼。虽然距离不算太远、楼层也不算太高,但对于一个得了急症的患者来说,还是有些不方便。
海淀医院将门诊设在二楼,急诊设在一楼,这种设置上确实很方便急症患者。不过,记者发现,并不是所有急诊科室都在一楼的急诊大厅。在急诊挂号收费处,记者发现了这样的告示:“防保科通知:请所有发热腹泻病人于感染科就诊。”记者咨询后得知,感染科是急诊中心西侧的小楼,肝炎、发热、肠道疾病急诊不能挂号,病人看到这个通知后,还需跑到门外几十米的感染科挂号就诊。
记者还在该医院急诊大厅的药房旁边看到一块写有“海淀医院就诊须知”的牌子,上面写着“急诊安排内、外、妇、儿科急诊24小时”,而耳鼻喉科、眼科急诊科室到晚8点就停诊了,“患者请到其他三级医院就诊”。
急诊不是要求24小时开放吗?11月30日下午,记者拨打12320进行咨询,对于海淀医院两个科室急诊只开到8点,北京市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咨询人员表示第一次听说这种情况。而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一位姓齐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卫生部门要求开设急诊的医院,必须24小时开设大内科和大外科,但对于耳鼻喉这样的小科室没有明确规定。
小病看急诊 ———滥用急诊资源
众所周知,急诊一般接待的都是“急、危、重”病人,如果只是小头疼、小感冒,挂急诊实在有滥用急诊资源之嫌。但有些小病候的患者挂急诊有不得已的苦衷———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白天请假看病不容易,只有利用下了班的时间挂急诊看病。
也许正是因为考虑到了上班族就医的需要,部分医院开设了夜间门诊,将门诊的接诊时间延长到了下班后。夜间门诊的确能够比较有效地缓解急诊压力。
在此次体验的5家医院里,记者了解到,只有协和和中日友好医院部分科室设置有夜间门诊,其他医院均无夜间门诊,也即意味着,在下午门诊下班后,患者都一窝蜂挤到急诊科去了。
11月29日晚6点,记者来到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分诊台护士告诉记者急诊没有口腔科,但医院有口腔科夜间门诊,到晚8点结束。遗憾的是记者到口腔科夜间门诊一问,发现当天口腔科夜间门诊只有10个号,早就挂完了。
协和医院免疫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开设有夜间门诊,但夜间不开设检验科、收费处、药房等医技辅助科室,而且需要提前一天挂号,临时赶到医院的患者无法在夜间门诊就诊。
记者从几家医院急诊中心了解到,相较于夜间门诊,急诊中心的科室设置更全,一般都设有内科、外科、神经内科、妇科、耳鼻喉科等科室,而且急诊里收费处、药房俱全,急诊检验室、放射室和CT室也24小时开放。
未带蓝本———急诊费用报销难
今年7月起,针对医保病人看病实行实名制的政策,市劳动保障局明确,如果参保人员在看急诊时确因情况紧急未能携带医保手册,经审核通过后,可以按规定报销相应医疗费用。但记者在中日友好、安贞等医院急诊处咨询,忘带医保手册能不能报销时,均得到“不能报销”的回答。
11月29日晚,记者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向分诊台护士咨询,没带医保蓝本,当天的急诊费用能不能报销,分诊台护士微笑着摇头:“报不了。”而记者在安贞医院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
记者从市劳动保障局医保中心了解到,参保人员在急诊时也应携带并出示手册,对于确实事发突然、病情危急、情况特殊的急诊患者就医未带“蓝本”,事后可走手工报销渠道。医院得为患者提供急诊处方、加盖急诊章的收据、急诊(病历)诊断证明等相关资料。
记者手记:莫把急诊当门诊
采访中,记者在几家医院急诊科挂号的要求屡屡“被拒”,但此次的被拒之门外,记者感受到的非但不是工作人员的冷漠,反而心里暖洋洋的。
急诊,顾名思义是为急重病人诊治的地方。记者了解到,以前的医院急诊是有限定的,比如发烧要到多少度、要有哪些症状等,但现在却没有什么限定。有些患者怕门诊人多,就挂急诊走捷径;有些白天工作忙没时间看病的人,也趁晚上休息时间来看病。这固然方便了患者就医,但却让急诊失去了本色。
而一些医院的急诊对患者不设门槛、来者不拒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对患者的一种尊重,但实际上却有很多隐患,因为急诊的力量有限,如果接诊范围过宽,就会使急诊中心同时担负着夜间门诊的角色。患者是方便了,却也让原本就紧缺的急诊医疗资源更加紧张,以致在面对一个真正有危险的病人时,医生往往拿不出更多的精力来应对。一方面是急诊资源被滥用,另一方面,来诊患者也普遍不满意。
患者们在抱怨急诊不急的同时,其实也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病是不是真的很急、非去看急诊不可?可能你在抱怨的同时,自己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急诊不急”。
(责任编辑:李俊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