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消息,笔者着实吃惊。所谓“黑诊所”就是由不能见阳光的“黑医”操作,蒙人骗钱,甚至于变相谋财害命的地方。所取缔的943家黑诊所如果以每家每年“接诊”千人计算,假医假药所“诊治”的病人总数达百万之多,这几乎相当于我省最大医院年门诊量的一半。对黑诊所,可谓打击不断,却还如此“壮大”,我们不该问问为什么吗?
“黑诊所”多在哪里?城乡结合部的外来人口集聚地;谁到“黑诊所”看病?多是收入低且不稳定的外来打工者;“黑诊所”用什么药?低价收购的过期药。由此可见,“黑诊所”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副产品”,到“黑诊所”看病的人是被昂贵医疗挤压的最低端。
一个好的医疗体系至少在可及性、收费和质量上能做到公平公正地覆盖大多数人,解决包括社区医疗、疾病控制、预防免疫、公共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在内的基本医疗服务。设想一下,如果城乡结合部的外来人口集聚地有一些价格公道低廉、诊治基本规范、医护基本合格的诊所或社区医疗中心,患者有了更好的选择,“黑诊所”还不自动卷铺盖走人吗?换句话说,“黑诊所”最猖獗的地方,也是医疗体系最不健全和完善的地方。
再退一步说,现在公交发达,到城中大医院看病也不远,但一些外来打工者为何望而却步呢?除了价格,就是“架势”。有些大医院占地很大、科室众多、结构复杂、就诊繁杂,不要说进城看病的农民或外来打工者,就是不常去医院的南京市民也会感到头昏。近几年来,大医院门前有很多医托,且常能把人“劝”到“黑诊所”。也正是钻了这些空子。
病人是医疗的购买者,但大多数病人没有能力鉴别医疗机构的服务是否恰当。特别是知识和购买力都很弱的患者,价格往往是他们就医的决定因素。所以,医疗监管者在取缔“黑诊所”的同时,不能留下医疗盲区。越是基层的医疗卫生组织,越对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地方,也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需要政府投入的保障。政府应保障每个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系统良好地运转,并负责监管医疗服务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黑诊所”在向卫生主管部门问责呢。
近几年来,有人建议用“农民工医院”来冲击“黑诊所”,结果并不好,因为这些医院往往条件也很糟,医护人员水平也不高。由此可见,要消除“黑诊所”,对去“黑诊所”就诊的患者,即贫困病人,一定要提供体现公平公正医疗的“好诊所”,这是我国即将出台的医改方案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也是我们医改的难中之难和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