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广东开展药品“阳光采购”

2007-10-18 16:09: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广东省今年启动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探索一种新的药品采购模式,以老百姓受惠为重心,兼顾药品生产商、经销商、医疗机构和患者四方利益需要,成效正在逐渐显现。

  陈伯是一位病毒性肝炎患者,今年8月底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看病,医生的处方开出了用于抗病毒及护肝降酶的两种药,每天药费是16元。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告诉记者,这两种药在去年的价格是23元,现在按照“阳光采购”价格执行,等于减轻了患者30%的负担。

  让利患者12亿多元

  广东对传统招标方式进行改革,今年起创造性地开展“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医疗机构全部统一在网上采购药品。经过网上限价、竞价、议价,药品虚高的“水分”被大量挤压出来,最终全国3万多个药品品规入围,并出现了总体大约20%的降价幅度。

  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认为,“阳光采购”的目的就是逐步规范药品购销秩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并使之逐步回归到合理价位,促进医药行业有序竞争。

  从4月起,各地医疗机构陆续进入采购药品阶段。据最新统计,到8月底,全省各医疗机构采购药品总量为80多亿元,实现让利患者12亿多元。

  “这回老百姓是真正体会到了实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副主任邝翠仪说,今年1-4月份,该院每张门诊处方平均价格是137元,而医院在5月份购进“阳光采购”挂网药品以后,平均每张处方费用为132元,降了5元。她说:“别小看这5元钱,我们医院每天门诊有1万人次,这样每天就为百姓省了5万元,一个月是150万元,一年下来就是1800万元。”   

  廉价老药重新出现

  本次“阳光采购”3万多个药品品规入围,入围数量比广东全省各市历次招标中标的品规都多,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广州医药集团下属企业有563个药品品规入围,入围数量较2006年招标增加了200多个,入围价格也平均下降10%左右。集团副总经理李楚源表示,专利、优质优价及中药保护品种在新采购模式中处于明显优势,同时企业也对几十种停产的普药重新恢复了生产。

  在过去的招标方式中,一些质优价廉的老药、低价药总是“招不上”,因利润微薄厂家不愿意生产,药品在市面上消失,最终患者吃亏。为此,“阳光采购”开设“绿色通道”,共有5395个药品品种由生产企业报价后直接挂网提供给医院采购,老百姓重新用上了廉价药。

  广东药学院杨泽民副教授说,这既保证了临床需要,又保护了生产者的合理利润,这是当前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与采购模式的新突破。   

  “砍掉”多重配送环节

  目前,由于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仍然“多、小、散”,一些药品代理存在着“走票”“大包”等不良现象。甚至出厂价仅为10元的药品,经过不同开票、流通公司各环节层层加价,到患者手里就成了100元左右。去年“齐二药”假药案件曝光的亮菌甲素,出厂价为每支5元,但是从黑龙江几经周转后,到达患者手中已飙升到46.1元,引起各方关注。

  有鉴于此,“阳光采购”这项改革大胆尝试“两票制”,规定入围药品原则上只能通过一级经销商配送到医院,确有覆盖不到的地区可以两级配送。

  专家认为,“两票制”配送,可以有效减少流通环节中层层加价、层层盘剥“吃差价”的现象,压缩流通费用,从而达到降低虚高药品价格、老百姓受惠的目的。

  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翠华说,“阳光采购”使药价下降,除了厂家让利外,也从流通领域割了一部分利润出来,将引导经销商做大做强,进一步净化竞争环境。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赖维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冯惠玲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

拖动滑块,使图片角度为正

请求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