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面对疫情压力,手机刷到停不下来,心理上的“疫情”如何防控?

2020-01-30 18:15:4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长时间隔离在家不出门,网络上扑天盖地、时时更新的疫情信息……不少人可能会感到迷茫、紧张、不安,甚至有那么一点恐慌,其实这些大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但是如果有的人开始出现吃不下、睡不着、刷手机更新信息到停不下来、放下手机就有点焦虑等程度,那就要注意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现在是一个只要安安静静躺在家里就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时期……”

  “是的,我们一定能躺赢!”

  长时间隔离在家不出门,网络上扑天盖地、时时更新的疫情信息……不少人可能会感到迷茫、紧张、不安,甚至有那么一点恐慌,其实这些大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但是如果有的人开始出现吃不下、睡不着、刷手机更新信息到停不下来、放下手机就有点焦虑等程度,那就要注意了。

  应该避免哪些不良认知?如何做好心理防护,防控心理上的“疫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胡俊武从心理学的角度作出一些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自己的压力。

  这些不良认知要避免

  胡俊武医生表示,根据心理学的认知理论,面对同样的疫情,不一样的想法和认知却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情绪和影响。

  ◆贴标签

  不良认知:我被感染了,我就是一个传染源。

  产生情绪:恐惧、害怕等。

  理性认知:我被感染了,我仍然可以积极的接受科学隔离和救治。

  带来影响:安全感、信任感。

  ◆灾难化

  不良认知:我被诊断为疑似患者,我这辈子真的完蛋了。

  产生情绪:焦虑、沮丧等。

  理性认知:我被诊断为疑似患者,主动接受隔离是对他人的负责。

  带来影响:责任感、尊重感。

  ◆个人化

  不良认知:都怪我去疫区出了一趟差,把病毒带回来感染了家人。

  产生情绪:内疚、不安等

  理性认知:我去疫区出差也是因为工作,当时我并不知道那里出现了疫情。

  带来影响:平静、稳定。

  ◆以偏概全

  不良认知:我刚刚打了个喷嚏,说明我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了。

  产生情绪:担忧、恐惧等。

  理性认知:我刚刚打了个喷嚏,提醒我要戴好口罩,注意保暖。

  带来影响:自我保护、自我照料。

  ◆选择性注意

  不良认知:街上也有一些人没戴口罩好像也没什么事。

  产生情绪:侥幸、过度放松等。

  理性认知:戴口罩出门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关爱他人。

  带来影响:和谐、温暖。

  ◆非黑即白

  不良认知:戴口罩根本起不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产生情绪:不屑、焦躁等

  理性认知:正确戴口罩能够起到大大降低感染的几率。

  带来影响:淡定、从容。

  ◆情感推理

  不良认知:我有点担心,我觉得疫情肯定会越来越严重。

  产生情绪:恐慌、不安等

  理性认知:我有点担心,我要做好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带来影响:自信、笃定。

  ◆ 读心术

  不良认知:如果他们知道了我是武汉人,一定会歧视、排挤、远离我。

  产生情绪:自卑、孤独等

  理性认知:我看到这次有很多人都愿意为无法回家的武汉人提供帮助。

  带来影响:自尊感、温暖感。

  ◆低估正性信息

  不良认知: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他们去一线救人没什么了不起。

  产生情绪:冷漠、麻木等

  理性认知:医护人员也是人,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驰援疫区很不容易。

  带来影响:感恩、祝福。

  ◆“应该...”

  不良认知:我作为医护人员,我应该时刻冲在最一线去帮助疫区的群众。

  产生情绪:疲劳、埋怨等。

  理性认知:我作为医务人员,我尽力保护好自己和帮助周围的人一样很重要。

  带来影响:价值感、自尊感。

  除了改变思维方式,还能做什么

  在家阻击疫情的我们,为了安全、安心的度过这场疫情,除了思维方式的改变,还可以做些什么?胡俊武医师为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u  我们需要规律的作息,吃好每一顿饭。保障好体力和精力,免疫力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u  我们的可以通过电视新闻节目有限度的了解疫情信息的变化,心里有底就不会慌。

  u  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电话向远方的亲友、同学、同事以及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表达问候、祝福与感谢。

  u  我们更要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战友,包括:家人、邻舍,可以对他们嘘寒问暖,予以关心、支持与鼓励。

  u  我们可以看看在家还有哪些平时一直想做又没有做的事情,例如:做一顿饭、冲一杯茶、看一场电影、煲一部剧、听一首歌、读一本书、下一盘棋、翻一下旧照、写一下日记、整理一份资料……

  u  我们需要定期的活动一下身体,例如:甩甩手、抬抬头、揉揉颈、捶捶肩、拍拍背、伸伸腰、压压腿、拉拉筋……

  u  我们还可以创造一些健康又有趣的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

  (通讯员 伍晓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肺炎
擅长肺炎专家更多
  • 陈贤楠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内科常见病,儿科各种重症疾病、呼吸感染/炎症性疾病、消化系统感染/炎症性疾病、小儿反复肺炎/呼吸道感染或咳嗽、婴幼儿感染/炎症、过敏性腹泻、婴儿食物过敏。

  • 王玉霞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

    擅长领域: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延边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二级甲等市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熟悉小儿急慢性腹泻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哮喘、小儿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病毒性心肌炎、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过敏性紫癜,小儿胃炎,消化性溃疡,新生儿窒息与复苏,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败血症的诊治。 2003-2004年在吉林省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掌握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儿童血尿、肾病综合征、急慢性小球肾炎、小儿透析疗法,神经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脑病、脑瘫,儿童白血病的诊治、现主攻方向为儿童肾病综合征,血尿及小儿透析疗法。 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

  • 胡坚主任医师天津市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内科、免疫科疾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