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质监部门通报,6批次学生服在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被判定为不合格,其中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冬装因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属质量问题严重,已被质监部门立案查处,“毒校服”,这也是上海对学生服质量首次立案。
三不管的校服 沦为敛财工具
校服质量?学校、教育部和质监局都说“管不了”
很多人说校服是 “买过的性价比最差的衣服”,然而,尽管多年来关于校服的投诉不断,负面报道接踵出现,但面对校服质量问题,学校、教育部门和质监部门态度始终一致:我们管不了。质监部门说,将抽查结果通报了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说,校服征订权下放到学校,学校应把关,为学生维权;学校说,确定厂家时看过有关资质。
目前,我国服装产品并不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因此,对于不合格校服的一般质量问题还是以企业整改为主,不像汽车、玩具等纳入国家强制召回的产品范围,目前只能要求企业自主召回,即使多次出现问题,也顶多被列入质监部门的监督抽查行列。只有校服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才会移送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校服产销过程示意图。
校服定价过低反成为谋利缺口
上海和全国很多省市对中小学校服采购实行“限价”或“指导价”。目前,上海中小学春秋和夏季校服价格一般在每套150元左右,冬季棉服也在200元以内。“指导价”过低反而容易令质量出现问题。现有的校服采购体系是症结之一。一位曾参与校服招标的国有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校服产销的监管涉及质监、教委等部门,但是选择哪家厂,以及对采购校服的质量管控,还是学校说了算。一位小学校长则承认,学校选择哪个厂家的校服,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有规定要报备给哪一个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最多在校服的价格上把一把关”。
此外,校服产销过程十分封闭,企业按订单生产后直接通过学校销售给家长,家长往往失去了作为消费者的选择权,对于校服的设计,家长和孩子也没有知情权,这就会造成学校对校服从设计、质量甚至到定价的“一言堂”,不排除有些学校“暗箱操作”,串通生产商压低校服的质量从而谋利的可能。
校服生产企业问题频发因制度漏洞
作为校服,首先要保证安全,同时兼顾质量和价格。然而,监管上的盲点,造成不少劣质校服生产企业得以长期逍遥,甚至死而不僵。以上海为例,此次出问题的欧霞公司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不合格企业名单中,照样继续生产,而且该公司绝非个例,上海金盛服装有限公司、上海霖萱服饰有限公司等多家校服生产企业都是黑名单的常客。
校服生产准入门槛很低,只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服装企业都能生产校服,不需要申请专门的生产许可。即使有服装企业没有按照国家强制标准产销校服,被吊销营业执照,但违法企业还可以重新申请登记注册新公司继续接单。不少中小服装生产企业在外地引进布料甚至直接外地生产,销售地的质监部门受制于属地化监管的原则,往往难以介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