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烟草院士”谢剑平的院士资格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3月10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动员谢剑平自己请辞,他还在进行考虑”。(3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潘云鹤就对媒体表示,工程院在对谢剑平做劝退工作,但对方不接受。时间过去了一年,“烟草院士”竟然还在考虑是否退出,这富有戏剧性的回答不仅不能让人轻松,仅靠自愿请辞的院士退出机制更让人感受到一份沉重。
谢剑平之所以能当选工程院院士,主要源于他对卷烟“减害降焦”的研究,据称该项研究可以减少烟草对人体的危害。2011年12月,中国工程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名单,谢剑平当选。名单公布后,立即遭到社会各方质疑,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杨功焕指出,“减害降焦”实为“骗局”,“用科学外衣包装,为烟草业误导公众提供虚假证据”,实际上是变相鼓励更多人吸烟。上百名院士曾联名致函中国工程院,称谢剑平的研究违背了科学道德、社会伦理及国家法规,要求重新审议谢剑平的院士资格。中国工程院曾回应“进行调查研究”,却一直未公布结果,直至谢剑平顺利当选工程院院士。
事实上,谢剑平对于“减害降焦”的研究并非首创,其他国家早已有类似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欧美烟草企业为维持烟草业利润,开始研制“低焦油”卷烟。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焦油含量降低了近60%,但因此而导致的疾病并未减少,在科学证据面前,欧美烟草公司不得不承认“降焦”失败。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已忠告“所有的烟草制品包括‘低焦油’卷烟,都是致命的”。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高级项目官员甘泉博士指出,“低焦低害在国际上是一个过时的谎言”,在美国,烟草公司以低焦油、淡味卷烟危害小的销售策略,被判决为欺诈。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项“过时”的研究,却让谢剑平以“烟草化学专家”身份位列院士名单之中,不得不让人遗憾。
对于公众而言,“减害降焦”是否骗局并非关键,“烟草院士”的顺利当选才值得警惕,倘若即便挑战公众道德底线、上百院士联名呼吁都无法阻挡“烟草院士”的入选,中国工程院除了“动员”谢剑平自愿请辞外别无他法,这样的院士选拔与退出机制的缺陷才是最让人忧虑之处。换言之,类似“烟草院士”的院士还有多少,有多少院士的研究与社会进步、公众福祉无关,这些都值得追问。对于院士评定制度而言,建立严格的选拔标准和程序,规范院士的进入及退出,这些应是当务之急,但愿诸如“烟草院士”劝退一年“还在考虑”的闹剧不再上演。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目前全世界吸烟人数约有13亿,中国有3.5亿,每年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占总死亡构成的1∕10,预计2030年该数目将升至1000万,其中的700万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亡构成的1∕6。烟草相关死亡目前已占全球死因构成的第一位,到2025年其死亡总数将超过肺结核、疟疾、生产和围产期并发症及艾滋病的总和。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