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国上班族压力调查:80后被指“过劳死”主力

2013-07-13 08:24:15中国新闻周刊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位居首位,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

  网络写手出租屋内猝死,安庆23岁小伙高温下连续加班12小时后死去,奥美中国24岁员工办公室猝死……近期频发的青年人过劳而死的事件,让人们唏嘘不已。

  “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就像一个魔咒般笼罩在职场人士的头顶。然而不幸的是,命真的抵出去了,但是钱还没来得及花。

  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位居首位,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

  中国,这个不折不扣的“压力之国”,亟需一个药方。而“过劳死”问题更应引起重视了!

  一、80后成“过劳死”主力 90后踏上“疲惫人生”之旅

  “累!真的太累了!”这句话已经成了刚刚工作只有1个月的张华(化名)的口头禅。

  北京某三本院校毕业的她,好不容易在这个“最难就业季”突围出来,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工作的强度之大,令她常常感到烦躁。时常加班不说,还面临着业绩的考核压力。“我还在试用期,如果不过的话,我又要开始找工作了。而且,现在我已经搬出学校了,租房子的钱都是家里面给的。”

  6月17日,大学毕业上班才八个月的90后小伙子李哲,在高温下连续上班12小时后,当晚在家中再也没有醒来。李哲是安庆谢德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简称ASP)员工,由于工厂经常性加班,最长时间每天上班12小时。而就在去世之前,他曾预言自己将会“累死”。

  同龄人的遭遇,张华也感同身受。“现在工作不好找,我的学历并不好,就算是累,也得坚持一下。”张华说。

  “最难就业季”给90后的压力不小,然而相较于刚刚踏上“疲惫人生”之旅的他们来说,80后被则指为“过劳死”的主力。

  据光明网报道,一个随机对100名分属于20个行业的“80后上班族”进行的调查显示:60%的人“经常加班”,10%的人“偶尔加班”;加班者中月平均加班超过20个小时的多达65%。而调查对象中有逾七成人认为自己处于“过劳”的状态,只有17.0%的人明确地表示自己现在没有“过劳”问题。

  有观点认为,80后面对的正是由体力逐渐向脑力转变的工作环境,而旧有的劳动法规还并未适应这种变化。这时期,矛盾自然特别显著,80后在这种矛盾中也就误打误撞的成了“过劳死”现象爆发最集中的一代人。

  有人说,80后是最惨的一代;网友调侃其“奔三、没房、没车、没钱、没经验、没身份、没背景……前面是实力强大又赶上国家发展好时候的70后,后面是年轻、父母混得不错的90后。”挤在中间的80后们,总是感到生不逢时,还一不小心赶上了房价房租高涨的10年。少数人依靠父母的帮助买下了自己的房子;而大部分则还在纠结中奋斗着,悔不该晚生10年。

  2013年5月13日,奥美中国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轻员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4岁。一周之前,李渊已经出现身体不适,并告假一周,事发当日正是其回公司上班的第一天,而此前,李渊只称自己胃肠不舒服,但去了医院检查也没查出异常。

  2012年7月,年仅24岁的杭州4钻宝网店女店主“艾珺aj”在家中猝死,从她的微博可以看到“为什么1天只有24小时,我想做能充电的机器人”、“请大家爱惜颈椎”、“今天全身酸痛”等诸如此番的话语。

  2011年4月,年仅25岁的普华永道上海办事处员工潘洁猝死。而她的微博上,也早就高频次出现加班、身体透支的记录。这个微博上名为“潘小迷糊”的女孩写到:2010年10月,晚上九点半回家,还要“继续OT(overtime,加班)”;2010年11月,连续患了感冒发烧,她在微博中提了六七次“困”、“累”;2010年12月,她先后到南宁、柳州、长春等地出差;2011年1月,“肺都快咳出来了……”;2月,“两脚发飘……”她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上一觉,甚至早就产生了“过不去这个年”的感觉。

  他们突然死亡,很多人将其归因为“过劳死”。尽管有人对此结论存有争议。但面对一个个小时的年轻生命,“过劳死”问题的确该引起重视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离世之前,还都曾有过疾病的发生,他们离世前的留言,更像是种预言。

  有人对此很不理解,认为他们请假休息不就得了,为何还要坚持工作,他们的死在于他们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离世的年轻人本可以休息一下。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如此疲劳之下,为何仍不愿放下手中的工作呢?他们真的自以为“铁人”,说扛就扛么?

  二、白领们“死抗”为哪般?

  年轻白领们群体为何频发“过劳死”?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样算来,每年“过劳死”超过60万人,意味着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如此数字堪称惊人!

  去年,一家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上海、北京更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

  中国人到底为何如此“压力山大”?仅仅是工作带来的么?

  雷格斯的调查显示,“工作”、“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排在前三位。三者的背后无非就是个“钱”字。

  尽管人们常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工作却能带来生活的基础。职场竞争、房贷房租、生活支出、父母养老、子女教育,说的俗点,这些都和“钱”有关。保住工作,就是保住吃饭的工具、全家的生活支柱。如果老板要求加班,有几个人敢说“不”?网友感叹:“有压力时觉得累,没压力时觉得可怕”,“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此外,劳动法还分别对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和报酬、补偿等做出了规定。然而,尽管法律对加班问题有着较为完善的规定,现实生活中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企业健康管理及公司人心理健康状况大调查白皮书》显示,64%的人“经常加班”,27%的人“偶尔加班”。从每次加班的时间上看,超三成的人每天工作时间9~10个小时,2小时以上的多达78%,而超时加班能获得补贴的员工只占17%。

  日前,《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了“2013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之“中国中青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大调查”。在回答其中一项“用你的健康来换取金钱或职位,你同意吗?”,有17.2%的人“坚定”地表示“认同,我一直这么做”,还有42.1%的人“纠结”地选择了“不认同,但我必须要这么做”。

  “不得不累”变成了职场人的基本生存状态,身体在忙碌,心灵在焦虑,身心俱疲,过度透支身体之后,不少人因此而陷入亚健康状态,出现“过劳死”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中青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大调查”数据显示,“累”时代下,八成(82.2%)人已处于或正接近“过劳”状态;近七成(66.8%)人表示自己身体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或是正处于“亚健康”状态;78.6%的人在近一年来碰到或听说过有年轻亲朋、同事或同行得了不治之症或猝死;仅3.6%的人“从未出现过任何亚健康状况”;仅7.8%的人“没有任何疾病或疾病征兆”;只有21.1%的人对自己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感到“满意”……

  三、真正害死人的不是过劳?

  专家认为,“过劳死”不是“累死”,其实质是“病死”,劳累只是疾病的促发因素。据统计,在导致“过劳死”的基础疾病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科柴湘平副教授表示:“过劳死”并不是一种病,“过劳死”患者必然都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在过度劳累的基础上,加重了这些疾病,最后导致死亡。”

  有实验表明“过劳”难引生理异常。1966年日本对一名23岁健康男青年进行了剥夺睡眠实验,令其连续205个小时不睡觉,也未发现有生理异常,被试除情绪和注意力记忆力产生波动外其他一切正常。在后续的研究还证明,剥夺20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带来的状况,只要一次睡足12-14小时,被试状况就可以得到充分恢复。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专家简·费里斯的研究还表明,长期来看一个人每日睡眠时间保持在6小时就足够了,最多也不要超过8小时,他甚至认为相比充足睡眠,节制睡眠和适当活动对健康更有益。

  最和“过劳”契合的“睡眠剥夺”实验也未能证明“过劳”会导致疾病,但学界对“害死人的不是过劳,是基础疾病”这一结论却有共识。台湾“劳委会”明确的指出了“有劳工因长时间劳动和高工作压力,导致遭遇异常事件、短期工作负荷过重,或长期工作负荷过重,诱发脑血管、心脏疾病,俗称为"过劳"。”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台湾的统计,所谓“过劳死”的真实死因超过70%都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丰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疲劳,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然而,职场人士对健康的忽视尤为普遍。2011年,内地开展了一项《中国职场人健康特别调查》,在为期两周的调查中共有约5000名职场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职场人面对种种身体不适时,仅有8.9%的人会选择去看医生,4成以上的人选择“顺其自然”。调查还显示,超过40%的职场人在健康上面的年花费不足500元。

  总之,“过劳死”大多是对原有疾病没有进行正确或及时治疗,再加上自己对身体症状的轻视或忽视,最终酿成惨剧。而工作压力、过度劳累、紧张应激充当的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过劳”不能直接致死,但也并非意味着企业让员工过劳是对的,更不意味着企业对此无责。据西部网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相较其它国家,目前中国的劳动保障范畴内尚不存在“过劳死”的概念,所以无法获得相应赔偿。对更多“过劳未死”的加班一族来说,目前的法律更是“爱莫能助”。

  有评论指出,目前的《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仅对加班薪酬进行了规范,而对超负荷劳动引起的“过劳死”却未作明确规定。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还未上升到生命安全高度。

  就算是超负荷劳动是“过劳”的罪魁祸首,因为缺乏规范的制度界定,违规者根本不用承担相关责任,不用为这种“劳动制度杀人”承担法律风险。这种“过劳无责”加剧了过劳文化的肆无忌惮,也让人们对过劳行为形成了可怕的“审视疲劳”,很多人在拼命过度加班中,耗尽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坚定的反抗和反对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董尚雯坦言,认定“过劳死” 的确十分复杂。“因为并没有一种直接的病叫做‘过劳死’,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且都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如何证明这种积累的过程是由工作而非自身因素引起,存在很大争议。”

  (文中数据资料来自:人民网、西部网、光明网、中青报、长沙晚报、济南日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深圳商报)

  四、国外如何处理及认定“过劳死”?

  在雇佣制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过劳死”问题的处理一般采取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相结合的办法。

  美国和欧洲各国普遍采用事前预防措施,包括美国公司为给员工减压制定的弹性工作制度;欧盟及各成员国制定的《健康与安全工作法》等法规,要求公司向员工提供健康保障及心理支持等。

  日本则实行事后救济制度,包括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如果疲劳过度以及疲劳过度导致自杀被认定为劳动灾害(简称“劳灾”,相当于我国的工伤),可以提起劳灾保险申请,从而能够享受到疗养补偿、损害补偿、遗属补偿等。

  近年来日本政府开始修改过劳死认定标准,从只调查死亡之前一个星期内的工作状况改为调查6个月内的情况,以掌握“疲劳积蓄度”,考虑除工作时间之外的其他主要原因,如出差的频繁程度、工作环境等,还规定了企业保障劳动者安全的义务。(摘编自工人日报)

  在我国,近年因工作压力致“过劳死”的情形屡屡发生,已成为无法回避的法律问题,国外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压力山大”成流行语 亚健康需不需要治?

经常“白加黑”、“5+2”、受气变“忍者”,晚上回家要教育小孩,周末还时不时要照顾老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席卷着上班族,让他们疲于应付。去年,一家世界知名调查机构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另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