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北京养老院生存现状调查:排队严重就近养老难

2012-07-10 09:01:27《中国经济周刊》
栏目关注:

  不起的养老院

  北京养老院生存现状调查

  我们老了怎么办?

  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家庭,6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甚至明确提出“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的条款。然而,还有许多的老年人仍要依靠养老机构。

  家住北京的童奶奶今年72岁,老伴几年前就去世了。原本跟儿子儿媳妇住一块的她,去年因为体质变差,生活开始不能自理。为了不给上班的孩子添麻烦,童奶奶要求儿子给她找家养老院。

  “市中心的养老院,不是要排队,就是收费贵得让人受不了。”说到当初来北京市昌平区养老的原因,童奶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谁不想住‘一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啊?”童奶奶说,“政府办的,条件好,价钱又便宜,还离家近。”来昌平之前,童奶奶也曾到“一福”排队。7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一福”获悉,“‘一福’一床难求,目前有9000多人在排号等待入住。全部满足预计要等十几年。”“要是再等十年,估计都没气儿了。”童奶奶说。

  “而且,像我这样不能自理的老人,很多公办养老院压根就不愿意收。在市区,稍微好点的,一个月也得四五千块钱。我每月退休金也才2000来块,贵的养老院实在住不起。”当记者问起这边的服务时,童奶奶看了看屋外说,“大锅饭能好到哪里去?就像是翻日历,刚吃过一遍,又再吃一遍。”

  “后天周六,我家人就来看我了。”说着,童奶奶抬起头看着日历。

  住不起,等不起

  北京有多少家养老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致电北京民政局社会福利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共有401家。这401家养老机构,有的叫养老院,有的叫敬老院、福利院、护养院、老人公寓和老年社区。不过在我们的习惯中,“养老院”常常是养老机构的代名词。

  床位缺口大

  “当前北京正以跑步的速度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养老形势十分急迫。”2010年年底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公布的《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这样描述。

  在该规划中,北京市政府确定了2020年“9064”养老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2000年,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117万;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248万。

  上述工作人员同时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401所养老机构的床位总数仅仅只有6.9万张。这样算来,即便是现有床位全住满,每百名老人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仅为2.8张,即目前,北京市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仅为2.8%。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阎青春于2007年发表的一篇名为《试析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原则性建议》的论文中提到,目前国际社会机构养老通行的一般规律是养老床位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左右。按“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标准计算,北京市在2011年年底的床位缺口应该是5.5万张。

  就近养老难

  在床位不足的同时,床位的地域分布也不均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发现,床位紧张的养老院基本上都集中在北京中心的“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具有品牌优势的北京市市属的四家养老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四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汇晨老年公寓)和“北京市首家四星级敬老院”——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这五家养老机构床位都十分紧俏,排队现象严重。而在远郊区县,养老院床位却相对比较宽松,甚至床位闲置的情况广泛存在。

  《北京养老设施专项规划》指出:“城六区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均高于远郊区县。但城六区拥有的养老床位总数和百名老人床位数均低于远郊区县。”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北京市政府今年将出台一个新的《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整体规划,在空间布局、床位设置上给予指导,同时还将养老设施建设以指标形式纳入了城市社区和居民区的建设计划中,以保证市区老人就近养老。

  床位价格都在涨

  “一般来说,一个房间里两张床,带卫生间的这种,床位费较多的是1000~1500元/月。加上伙食费,至少得1500~2000元/月左右。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护理费按照等级收费不一样。加上护理费一般为2500~3000元/月,这是一个大概,一个中间水平。”据北京市民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网站上的356个养老机构的基本信息,是该局于2011年10月披露的。另有45家养老机构并未按要求上报相关信息。

  “公开的收费标准只是一个参考价。” 该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之所以把这些数据发到网上,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了解更多的信息,住不起的就选择价格便宜的;经济实力强的,就选择价格高一点的。”

  《中国经济周刊》对这356家养老院信息统计发现,有148家养老院的收费标准不超过1200元/月,它们主要集中在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平谷区、密云县和延庆县等远郊区县。其中,乡镇办的养老院占了绝大多数。收费在1000元以下的养老院,以收住“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为主。而如果收住其他老人,收费标准则会调高至1500元/月以上。

  城六区的养老院收费绝大多数在1300~2800元/月。据记者了解,能自理的老人每月收费基本上在2000元以上;不能自理的老人加上护理费,收费基本上还得再上一个“千元台阶”。已公布的356家中,公示收费标准最高的是朝阳区康梦圆国际老年公寓,为4300~10000元/月。

  然而,官方披露的收费情况似乎与人们的实际感受不太一致。记者以家属的身份联系了20多家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的养老机构,它们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北京市民政局2011年10月公布的收费标准并不是它们现在的收费标准,现在的收费标准已经“涨价”了。

  有着200张床位的海淀区上庄镇敬老院,是一家二星级的公办养老院,在北京市民政局官网上,它的收费标准为800~1350元/月。

  “那是老早老早以前的了。”提到这个标准,上庄镇敬老院方面表示,单间2400元/月一个床位,中档的两人间是1500元/月一个床位(包括500元/月的伙食费、900元/月的床位费和100元/月的简单护理费)。不能自理的,伙食费和床位费都不变的,护理费会跟着涨,如果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是800元/月,不能自理的是600元/月,半自理的是400元/月。冬季供暖费还得一次性单交1000元。

  朝阳区东方综合养老院,一家有着3000多张床位的大型民办养老院。其在北京市民政局网站上公布的收费标准是1600~2600元/月。“那只是床位费,还是以前的,今年3月份我们统一调价,物价都在涨。”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这里的单人间5000元/月,吃住护理全包括。双人间是3600元/月,三人间和多人间3000~3300元/月。

  老人自己付不起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10年,北京市职工(多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65元,城乡居民(多为农民)养老金每月人均400元。

  今年,北京市人社局发布消息称,自1月1日起,全市198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提高到2510元。

  虽然部分老人的养老金在涨,但养老院的收费也在涨,老人不见得能找到适合的养老院,找到了也不见得付得起。调查采访过程中,很多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以前办养老院的困难是老人不愿住养老院;现在的困难是老人想住养老院,但又住不起。

  年过八旬的张奶奶是某报社的一位退休老员工,这些日子,她跟老伴儿一连看了几家养老院,都不太满意。最近,她在北京市和平西桥附近找到了一家带套间的养老院,环境挺好,不过收费是“一人5000元/月”。

  北京红十字会颐年护老院院长王国臣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加上医疗等常规花费,以目前北京市老人的养老金,用来支付机构养老费用,还是比较难的。

  公办养老院两极分化

  同为公办养老院,一边床位过千,一边却仅有几十张甚至不足十张床位;一边场地开阔、风景优美、服务周到,一边却空间狭小,缺乏基本护理人员;一边排队人数近万,一边却床位闲置鲜有问津……这就是公办养老院的“双重面孔”。

  “招牌”养老院:投入大、床位少

  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北京市第四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福利院,这三家市属养老院地理位置优越,共有床位2500张左右,占北京市公办养老院床位数的1/10。有一位老人的家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三家养老院是北京市养老院的“招牌”,很难住进去。日前,记者前往北京市第一福利院采访,保安说,采访要有国家民政部和北京民政局的批准才能进去。

  北京市民政局民宣教育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行政级别比较高,里边住着很多领导。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为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市政府投资兴建,在行政级别上与北京市民政局的处室同级。

  7月5日,记者电话询问该院排队情况时,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9000多人在排队。

  北京市民政局网站信息显示,2005年,由于该院原有设施已无法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北京市当年正式启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扩建工程。该工程总用地面积23500平方米,新增床位500床,总投资1.47亿元。

  算起来,这笔资金摊在每张床位上是29.4万元。按这个标准,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想要安置正在排队的9000多名老人,政府至少还需要投入26.46亿元。

  朝阳区寸草春晖养老院(民办)院长王小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民办来说,1000万元能建设100张养老床位。也就是说,如果1.47亿元投给民办养老院,民办养老院能够增加1470张床位。

  王小龙认为,“过去,政府把很多钱,甚至90%的钱都投到了公办的养老院。但是这些养老院的服务能力毕竟是非常有限的。未来,随着北京老龄化的加剧,我们需要更多的民办养老院来承担这个社会责任。希望政府能把更多的资金和政策倾斜过来,让养老院更加市场化。”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 曾广铨福建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 周南南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