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秘!航天员如何“炼”成 三大训练挑战极限

2008-09-27 11:44: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1日中午,神七航天员乘组和候补航天员,进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在这里,航天员将进行最后的适应性训练和心理调整。训练的成绩单将决定哪三个航天员最终登上太空。据了解,普通人要成为航天员,要经过多年的千锤百炼。<br>

  五天五夜卧床:挑战“太空病”

  与神五、神六相比,神舟七号飞船由返回舱、轨道舱、气闸舱组成,不仅人数增加到3人,而且要太空行走。为此,航天员的重要训练项目就是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训练。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专家介绍,一旦飞船升空,航天员就进入失重环境,体内的血液立即朝头部方向转移,引起头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视觉和感觉功能改变。为此,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有一种特殊的“魔床”,床板是负6度,躺上去头低脚高。航天员两人一组,连续5天5夜斜躺着吃、斜躺着睡,甚至斜躺着上厕所,锻炼失重状态下的适应能力。

  如果亲自体验这种“魔床”,刚躺下时并不觉得难受。但时间一长,鼻子充血,呼吸困难,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全身上下肌肉酸痛。这时候,最渴望的就是爬起来,一分一秒也待不住,更不用说坚持5昼夜了。但受训的每一组航天员,都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到最后。

  七上八下翻滚:适应失重环境

  在飞船返回地面时,人体的血液向下肢转移,脑部因缺血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会晕过去。为了适应太空环境,训练中心有一种立位转床,床中央有一个支架,它可以使床不断变换角度,上下“翻滚”。航天员的头和脚顶在床的两头,固定在床上。在一旁的监视台里,教员可以看到训练者的血压、心率。

  训练时,航天员身穿蓝色训练服,被束缚在床上。然后转床从负15度,正50度开始,逐渐变换到负45度,正90度。在上下变换角度的过程中,航天员的头部忽高忽低,心脏供血也时快时慢。在一次次来回“折腾”的过程中,航天员可以逐步适应。

  航天员中心还有秋千、转椅、旋转屋等特殊设备。这是为了避免航天员在太空呕吐、厌食、瞌睡而进行的训练。训练时,转椅每分钟高速旋转30圈,一般人坐上去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昏眼花,大字放在眼前都不认识,甚至恶心呕吐。但航天员训练一次就要持续15分钟,每组航天员都通过了这种训练。

  悬空训练:确保舱门开启

  据科普专家、上海航天局高级工程师李必光介绍,为模拟失重状态,我国在水中训练航天员。这个水池并不是普通的水池,而是比重等于1的中性水池。人在这种水里,浮不起来也沉不下去,航天员就在水中反复训练。

  神七飞船增加了气闸舱,船舱数量达到3个,穿舱要涉及开关舱门。神七宇航员要进行出舱活动,如果舱门打不开,航天员就无法迈出第一步;返回时舱门关不严,可能造成飞船泄压“漏气”,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开关舱门成为航天员反复训练的动作。

  在太空中,航天员一直处于漂浮状态,难以用力,打开舱门的难度远高于地面。据了解,航天员先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然后再开门。为此,航天员中心的飞船模拟器大厅里,专门设置了横舱模型。训练时,教员们把航天员悬吊起来,模拟失重状态,凌空训练开关舱门的动作。

  从1998年培训开始,航天员经过了10年的训练。目前,多组航天员正在问天阁进行最后准备。谁来“问天”,谁去太空漫步,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郎成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