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被挤扁了
“挤车挤得人腰酸腿疼,头昏脑涨,竟相当于每天都经历一次登峰下海。”
“只能用‘巨逼’来形容,把人都挤扁了,绝对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网友(v)jessie1978无奈地说,“现在上下班时间,公交车上人贴人,路上则是车贴车,如果不是上班远,我宁愿找辆自行车代步。”
记者细数,在帖子里共有50余条公交线路榜上有名,其中网友对公交224路怨声最多,将其热推为“冠军”,其次是220路,再次是886路。记者留意到,评选出来的50条线路均运行线路较长,而且经过的地区都较容易塞车,如天河城、北京路、上下九、江南西等站点,这些站点也被评为“最逼”站点。
网友热议“逼爆”
记者在跟帖中发现,网友们普遍认为“车内结构设置不合理,老人争抢上班高峰期出行等”,都成为“逼爆”的原因。
“每天高峰时段只要公交车一进站,人们就蜂拥在车门处,然后听见司机大佬不停地讲,乘客请往里面走。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都是挤在车门、司机后排的侧排座位处,但中部至后门处反而不太拥挤。”网友wymanbb这样说。
网友“一针大师”则分析,“这是由于车内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的,车厢中部的扶手全部是吊环,一般一个吊环由一个乘客占用,但车厢中部的空间,如果站满乘客的话,吊环肯定不够用。所以,大家挤上车后,都站在扶手比较多的车厢前部,乘客占好位置后,就不想再往里面走。”
而“老人争抢上班高峰期出行”也让上班族头痛。在东风路附近工作的周小姐告诉记者:“自从广州实行老人持证免费乘车后,公交车上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且经常在上下班时段和年轻人一起‘逼车’。”
公交公司会继续调整车次
记者随后拨通了广州市三汽巴士有限公司的服务热线,工号256号话务员告诉记者:“事实上,224路发车间隔平均保持在每3分钟一趟,而且公司已要求上下班高峰期间,全部公交车不得在总站停留,但毕竟每条线路的公交车有限,该时段拥挤是难避免的。我们也接到过市民关于这方面的投诉,目前仍然在不断进行调整,尽可能保证多发车。”
记者体验
昨天下午5时30分,记者在岗顶站登上224路公交车,拥挤程度的确与网友描述无异:“人贴人,完全不用扶手。”车上,家住东圃镇的黄女士说:“每天上下班都乘坐此车,尽管间隔不到5分钟就来一班,有时同时来三辆车,但很少有座位,早上常常为了躲过高峰期,而不得不提前一小时出门。”据了解,车上大多数的乘客都与黄女士的遭遇相似。司机表示,天河路段经常塞车是拥挤的主要原因。
挤公车,小心感染结核
搭飞机感染肺结核?这可是切实发生过的不幸病例。肺结核菌的生命力顽强,如果与你同机的旅客已经感染肺结核,经过十几个小时共享中央空调密闭空间的长途飞行,抵抗力比较差的人,就注定变成肺结核的猎物啦!
除了飞机旅行的风险外,专家更担心公共汽车传染肺结核的风险。尤其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地区,在拥挤的公车上,几乎是面对面的紧身接触,使得肺结核的传染,更是迅速蔓延。例如说:搭乘阿根廷公车的十万名乘客发生肺结核的病例数是42个,但搭乘阿根廷郊区公车十万名乘客发生肺结核的病例数便增加至160个。
青少年产生复仇心理
华夏心理学研究院研究员、社会心理学教授张纯讲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个男孩,站在站台上,望着把他推到人流外的大人,男孩说:“我长大了把他们都挤下来。”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挤车的过程中,缺乏保护自身的能力。经常处在拥挤的环境中,别人通过侵犯得到属于自己的空间,青少年在不能与成人抗衡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复仇心理。
一些内向、缺乏自信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自我心理的抗击打能力较弱,在受到攻击、骚扰之后,产生对公交车的恐惧。
一个人如果在少年阶段受到挤车给他带来的苦闷,他们不懂得主动向家人、朋友倾诉或寻求帮助,家长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孩子们将这种不良情绪埋在心中越久,对他们的成长所造成的伤害越大。
女人害怕狭小空间
许多年轻女性在坐公交车时,最大的困扰就是性骚扰。张教授说,曾经在广州,有一部分男青年私刻了一种印章,专门在公交车上盖在女性的臀部。女性可能会带着这个戳去上班、上学,在被朋友告知后,会感到无地自容。
这种心理上的伤害,对那些内向、未婚,而且是在感情上受到过伤害的女性更加严重,甚至会撕破她们的伤口,改变她们对异性的良好印象。女性可能从开始的害怕坐公交车,扩展到害怕独自处在狭小的空间内,如电梯、没有灯的楼道。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