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了?是记忆出现问题了吗?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长时间盯着某个字,或者重复写某个字,就会觉得越看越不对劲,越写越不顺眼......比如,盯着下面这个字,看一会儿,你还认识它吗?
大胸妹十分认真地盯着它看了一分钟,发现还真不认识了!吓得赶紧用手比划着写下来,想要凭借肌肉的记忆,找回这个字的笔画,可不就是深圳的“圳”嘛。但是,为啥看一会儿,就不认识它了,到底是字的问题,还是我有问题?
“语意饱和”现象
其实,这是一种“语意饱和”现象。早在1907年,美国心理学博士玛格丽特.弗洛伊.沃什伯恩,就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将变得奇怪而陌生。”1962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里昂.雅克布维茨,将这一现象命名为“semantic satiation”(语意饱和)。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卖命地工作,高强度运转后疲惫了,出现短暂的“罢工”。
汉字的识别过程首先是字形信号,笔画、结构等视觉信息作为神经电信号,通过视神经发射到后脑勺附近的大脑视觉中枢;包含图像信息的神经电信号通过与神经中枢的文字记忆数据库深情对视之后,发现以前就交往过,从而一拍即合转化为语意,人也就读懂了字的含义。看久了产生陌生感,就是因为人们的眼睛持续接受同一个字的刺激,连续不断地把相同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相对固定的位置,久而久之,这个位置的神经活动就会由于疲惫而受到抑制,最后造成联想阻断。
还是有点儿不理解?给大家来一个“大白话”版:看到一个字后,大脑的反应:这个字的意思已get,赶紧看下一个字吧!过了几十秒,你还在盯着这个字看,而且超认真,大脑就烦了:我已经知道它的意思了赶紧换个字,再不换我就不提供含义解读了!神经元一直兴奋会累skr好吗?
如果你有时会为“不认字”感到烦恼,可以转转脖子,动动手指,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过段时间再回来看它,就会发现顺眼多了。
视觉、听觉、嗅觉等也有“饱和反应”
这种“饱和反应”不仅存在于对字的识别上,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个方面。比如,如果你一直听到嗡嗡的噪音,听久了,不特别注意的话,就好像声音不存在了一样。故事中那些在闹市中读书而不受影响的人物,可能也是因为对噪音饱和了。另外,就算镜子里的自己美爆帅炸,也不要看太久,否则你会不认识自己的!
适当发呆,缓解焦虑
此外,这种现象也用于心理学中的缓解焦虑,通过中枢神经元的疲劳,减少不必要的神经心理活动,减少躁动不安,达到让人发呆的效果。所以,焦虑不安的时候,通过盯着一个字或者物体发呆,也可以达到舒缓心情,释放心理压力的目的。
是不是为你“只要看书就发困,只要开会就走神”,找了一个漂亮的借口啊?
参考文章:
科普中国-长时间盯着一个字,为什么越看越不认识,背后的机理竟和催眠术相通
知乎-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脑卒中,俗称“中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痛苦。若家中有人疑似中风,可以通过看脸部、抬抬手、说句话的“FAST字诀”来识别。如果不幸患上脑卒中,要治疗脑血管问题的同时,也要早期康复干预,提高病后的康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