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是我国烟草广告和烟盒上很不起眼的警示语。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项目8日在京提出,这几个字几乎未起到警示作用,而在烟盒上印制图形警示才是鼓励吸烟者戒烟的有效方式。
世卫组织与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项目(ITC)8日发布了一份新报告:《中国的烟盒健康警示——有效性的证据和对行动的指导意义》。报告提出,全球研究显示,如果中国在烟盒上使用大幅图形健康警示,将提高人们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有助于降低吸烟率,从而拯救生命,有助于降低其不断加重的非传染性疾病负担。
ITC项目主要调查员兼该报告共同作者方德智教授说,大幅图形警示显著提高烟盒警示标识的有效性,增强人们对卷烟风险的了解、认识和认知。这导致吸烟者有更大的动力戒烟,也打击非吸烟者开始吸烟的积极性。
他说,中国有超过3亿名吸烟者,亟须推行证据显示有效的控烟政策。中国如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其实施准则修改现行健康警示,将提高人们对吸烟相关危害的认识,鼓励中国吸烟者戒烟。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8日说,如果中国一名普通吸烟者平均每天吸15至17支烟,那么他每年便有大约6200次机会从烟盒上看到健康警示,而政府几乎不需要为此投入财政资源。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吸烟相关非传染性疾病对中国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中国目前还有相互敬烟和以烟送礼的传统。通过烟盒上的图形警示教育大众认识到烟草的危害,将是降低烟草使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指出,在烟盒上使用更强烈的警示标识可能也会受公众欢迎。2011年9月以来,新探一直在中国各地举办图形警示标识展览。展览结束后,85%的调查对象支持在烟盒上使用图形警示标识。
王克安说,烟盒警示图形可以教育每个人——青少年、老年人、儿童,尤其是贫困地区不识字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呼吁,使用覆盖烟盒面积50%或以上的警示标识。公约缔约国通过的公约相关条款实施准则建议使用图形警示。中国于2005年批准了公约,该条约于2006年在中国生效。
目前,中国有28.1%的成年人吸烟。52.9%的男性和2.4%的女性使用烟草。据估计,每年有超出100万中国人死于烟草使用,如果目前的吸烟率不降低,到2050年死于烟草使用的人数将上升至每年300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世界卫生组织 (WHO) 3月26日发布的新指南提倡在发展中国家的免疫项目中引入肺炎球菌联合疫苗,而这一举措从目前已经获得授权的7价肺炎球菌疫苗 (PCV7) 开始。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