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4)》。该报告首次构建出国际城市升级状态的指标体系,对全球40个主要国际城市的升级态势进行了量化检验,从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生态和空间6个维度的18项指标进行排名。
综合来看,得分最高的第一梯队为东京、伦敦、巴黎、纽约和新加坡。中国的上海与北京分列21位和31位,处于第三和第四集团。其中,社会指标的“公平、生活成本、城市准入门槛”三项指数中,北京的公平指数在国际城市中排名最高,生活成本和平均数差不多,而城市准入门槛也接近最佳城市。报告称,“北京的包容性足以与巴黎、伦敦媲美”。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态指标排名中,中国北京、上海、香港均排在后十名,其中香港居34位,上海居36位、北京居39位。在综合宜居指数、环境指数和污染指数三项后,北京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自然环境恶劣的莫斯科。报告指出,北京的宜居指数远低于平均水平,属于不宜居城市;环境指数约为平均水平的一半,说明环境远未达标;污染极其严重,大大低于平均标准,甚至已经达到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程度。另外,从治理指标看,北京的健康指数、安全指数也都低于平均水平,表明北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居民健康状态不容乐观,犯罪率也较高。
对此,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告诉记者,和第一梯队的大国相比,中国的确存在差距,特别是生态环境这块短板。但也必须意识到,中国生态排名落后并不仅仅是自己的原因。目前全球化经济合作分工不平等,重污染产业大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因此处于世界合作的中下链,为发达国家贡献了清洁能源,却把污染留给了自己。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城市有自己的特殊问题,那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北上广等大城市有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跟不上,也形成了管理上的难度和复杂性。
中国的国际城市面临升级。于海认为,目前应首要解决污染问题,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消除国人“心肺之患”的指示。他建议:首先,要加强环保执法部门的权威性,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建设任务。其次,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更严格的执法标准和明确的处罚措施。再次,中国的产业需要转型,要淘汰落后的、重污染的产能。最后,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提高成本来抑制私家车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