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上海交大揭示古老中药“钩吻”镇痛奥秘

2013-08-26 08:54:50人民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张敬杨采用大鼠骨癌疼痛模型,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深入研究了钩吻素甲对癌症疼痛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钩吻素甲对骨癌疼痛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且与吗啡不同,长期给予钩吻素甲不产生耐受。

  上海交通大学8月19日发布:在沪举行的第12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药理学家联盟会议上,该校药学院博士张敬杨报告了有关中药钩吻镇痛尤其是减轻癌症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成果,获得参会学者好评,并荣获大会优秀展示奖。根据所报告内容撰写的研究论文,在国际疼痛领域权威杂志《疼痛》上发表,这是国内外首篇深度阐明钩吻镇痛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论文。这一研究成果是在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王永祥教授指导下完成的。

  如今,全球每年新增加癌症患者约900万人,癌症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约30%—5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晚期癌症患者中,经历癌痛比例高达60%—90%。目前癌症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吗啡,但长期给予吗啡可产生耐受性而导致用药剂量大大增加,甚至可产生痛觉过敏以及成瘾。因此,发现和开发有效且不产生耐受的镇痛药物,对减轻癌症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钩吻’可以有效减轻癌症等所带来的疼痛。”张敬杨的研究证实了这点。“钩吻”,又有“断肠草”、“大茶药”等别称,是一种具有极高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马钱科钩吻属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在美国也有较多分布。“钩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钩吻素甲是其中重要成分。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将钩吻提取物(主要含有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子)用于治疗癌症疼痛有效的临床报道,但缺乏系统的研究。

  张敬杨采用大鼠骨癌疼痛模型,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深入研究了钩吻素甲对癌症疼痛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钩吻素甲对骨癌疼痛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且与吗啡不同,长期给予钩吻素甲不产生耐受。这一结果有力支持了钩吻素甲在临床上治疗癌症疼痛的有效性,为开发钩吻治疗疼痛提供了临床前研究基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杨群玉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陈芳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