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渝北区分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重庆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为基础,以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为手段,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通过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四创新”,全面增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了全区食品药品安全整体水平。
一是创新食品药品监管理念,提倡监管人性化。通过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管过程中以人为主体和目的,以人权和人道为基本原则,将法律的教育功能和惩罚功能结合起来,追求监管公正与监管效果的统一。推行“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监管理念,提升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形成行业自律,从根源上杜绝食品药品违法经营行为。到目前为止,今年共开展了29期餐饮从业人员培训课程,对2700余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标准、安全管理体系、专业知识和日常管理技能等知识培训。同时,对1000余药店从业人员开展了多期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课程。
二是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充分运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和食品质量抽样检验等手段,推行行政电子审批、电话语音服务、药品实时监控等方式,目前全区已有180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入网,分局通过互联网可以对入网药店进行库存、进货渠道、进销货量实时监控,切实提高了监管执法的效能,增加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创新食品药品监管形式,改善监管氛围。通过率先在镇街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办公室”和开展“五走进”活动,强化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受益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是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流程,形成监管一体化。通过“创优争先”、“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等一系列机关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提升了内部的团结协作。从行政审批到监督执法做到“透明化、公开化、一致化”,并建立环节负责制、责任追溯制,做到有依可查、有责可担。
(责任编辑:晏霏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