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的发展,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都能够随时听取医生的建议,或者是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医疗服务,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加入,不仅将节省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会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
国外不少运营商推出的移动医疗类服务和应用,都在为“随手可得”这一目标而努力。而国内的移动电信运营商们也在近几年大力发展相关服务和应用,在2011年8月12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就本企业在移动医疗服务方面的进展做了通报。
中国移动围绕医疗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首先从政策方面来说,当前政府对医改的投入很大,三年有8500亿的投入。同时我们移动认为,卫生部信息化的十二五规划对于我们从事医疗信息化有非常好的一个政策支撑。
中国移动在这样一个政策的指导下,在移动医疗方面积极践行,围绕着医疗信息化,打造出了一个联系政府、医院、社区、大众这样一整套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下面我将结合中国移动的实际案例,跟大家报告一下移动信息化的一些进展。
在专项研究方面,中国移动从08年就开始积极探索移动医疗的信息和解决方案。当时我们和剑桥大学联合开展移动医疗、当前及未来移动医疗保健信息化的研究。我们的研究院还专门设置了针对医疗行业的项目组、课题组,针对我们的移动终端,解决方案等等,跟合作伙伴紧密交流,做专项的研究和开发。同时还在各省不断跟当地的医院、社区合作,来推动我们医疗的信息化服务的应用。
在服务政府方面,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大家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在政府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预约挂号的服务,通过手机进行预约挂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13个省开展了新农合的合作,包括用12580、手机报、无线城市门户很、多种方式,提供预约挂号服务,为缓解医疗资源紧缺造成的看病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新型的农村医疗身份认证、缴费、报销及信息查询服务。
这里要介绍一个案例,是我们在贵州跟当地政府,对新农合的合作。2010年7月29号,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卫生部长陈竺等领导在贵州市小河长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察了新农合系统的应用情况,高度评价了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合作模式。2010年8月,国务院内参也报道了贵州新农合信息化工作。贵州新农合平台主要具备七大功能,主要是“就诊信息查询、家庭帐户查询、参合人员查询、门诊收费补偿,门诊统计票据打印,日月结账单”等。
还有一个浙江的例子,2010年初,由浙江卫生厅牵头,由浙江移动承担了建设了浙江省统一公共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全省患者只要掌握了一套流程就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任何医院的预约挂号。截至2011年7月底目前已有60余家医院接入浙江移动预约挂号平台。
在数字医院方面,根据新医改的要求,为推动医院诊疗服务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中国移动在各省与全国多个重点医院开展了医院信息化合作,在医院的通信系统中通过语音、互联网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呼叫中心、视频探视、移动诊室等多种功能开发,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有效互动沟通,使医院内部管理更有效率、医患信息即时交互更有价值。
在社区服务方面,我们充分利用ICT的技术来服务社区、普惠大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结合“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样的理念,联合社区医院开展医疗信息服务,构建了系统化健康的业务平台。
江苏公司在2010年面向普通百姓推出了健康守护服务,提供健康咨询、监控、检查等服务。随时随地地服务,随时做健康检测、随时预约专家服务、随时获取医疗建议,也是随身的医疗顾问,联合专家队伍,为用户提供贴身的健康管家,提供众多的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患者可以定期到我们的健康机构进行体检,另一方面,透过我们这样的物联网机构,没病之前在家里,你也可以进行体检,并通过我们这个系统,传到我们的体检中心,体检中心这些专家们,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日常健康的咨询。
在远程医疗方面,中国移动通过通信技术消除地域性的差异,使消费者不进医院也可以享受专家服务。中国移动联合医院、医疗协会,通过3G网络和融合通信技术,为偏远地区或普通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视频医疗服务,可开展实时的问诊、咨询和会诊等服务。我们在山西建立了三个乡级远程会诊中心,一个县级会诊中心和一个省级远程会诊中心。在山东,通过远程视频医疗系统,与新疆共享医疗专家团队,开展合作医疗服务。
最后,我想谈一谈中国移动对医疗信息化的一些展望。在咱们国家十二五的医疗信息规划大纲的指导下,中国移动会更加努力践行我们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努力,会应用我们网络方面的优势,结合终端和业务的开放构架,通过自主和第三方共同研发,提供面向社会、政府、百姓的医疗服务,全面打造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健康服务的新信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