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岛城媒体报道的市民吃韭菜中毒事件频频发生,蔬菜农药残留的严重超标给我市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发出了警示,有网民也发出了"韭菜还敢吃吗"的感慨。一时间,人们纷纷将矛头对准了食品监督部门和菜贩子。
必须承认,我们许多蔬菜市场和餐饮部门的进货渠道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蔬菜,都是没有经过食品安全检测就直接上了市民的餐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卫生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措施不到位。笔者认为,加强蔬菜销售监督,严防毒韭菜进入市场很有必要,"毒韭菜"事件,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反省的机会,让我们下决心建立一套严密的,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
但是,解决一件事情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毒韭菜"的始作俑者--菜农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只是加强了销售环节的监管,却放纵菜农不断制造着"毒韭菜",再严密的措施也是徒劳。
在这里,笔者无意去责怪农民。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市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大部分农民的生产模式仍然维持在简单、粗放、分散的状态之下,由于缺少相应的协会组织的保护,在农村,无论是养殖还是种植,农民只能独自去承担市场的风险。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农产品价格却忽高忽低。以近期的猪肉价格为例,目前农民辛辛苦苦养一头猪,却要赔上300元钱,他们的苦衷谁能理解?去年大蒜价格暴涨,但是蒜农却没有赚到多少钱的事件说明,农民往往会扮演被剥夺者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往韭菜根上浇灌剧毒农药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不灌药,就长不出好看的韭菜来,也就卖不上好价钱,现实逼着农民这样去做。再加上农民本身对城市居民存在的"嫉富"心态作祟,造成了大量毒韭菜不断产生。
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农民进行生产方式变革是当务之急。当然,这一问题涉及的层面较深,又关系到城市化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当前应该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促进土地流转,鼓励农民成立或加入专业化的合作社,这样农民的收入不但提高了,政府部门也能够在合作社中加强生产监管,倡导建立一种绿色、高效的标准化农业生产方式,严格防止化肥与农药残留超标。
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杜绝"毒韭菜"。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陈孟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