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模式并非一家医院所能为,在两轮医改之后,已明确提出了要构建整体医疗服务体系,这包括了各级各类医疗相互间建立的服务网络。我认为医改的重要内容是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医院是这个服务体系中重要一环,主要承担疑、难、急、重、和需要住院病人的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教授接受了39健康网专访,并解读应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服务模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教授正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
他认为,理想的医疗服务模式,应该是当一个普通人出现健康异样时,由整合医疗服务体系来告诉他该去哪一级医疗机构,该看哪位医生,根据他的时间安排就诊,治疗后,如果是一位慢病患者,后续的慢病管理可再由体系进行服务。
“医院作为整合医疗服务网络的一环,其中还有一级医疗机构,还有健康管理机构,还有区级、三级、直到三甲医院,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IDS(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整合医疗系统。”王杉院长说。
在介绍人民医院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的探索和构建时,王杉院长如数家珍般说:“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整体医疗服务体系,我们六年前就已经开始,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已覆盖全国305个点,其中北京有124个。并且,只要是进入我们医疗服务共同体的病人,就不存在北大人民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了,包括和我们形成共同体单位的看病难问题也解决了。”
日门诊量破万的北京大型三甲医院,如何解决看病难问题?
“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通过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将服务铺设、延展到社区医疗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医务室。”王院长举例:
共同体的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的医生或社区医院医生根据经验,当有他处理和解决不了的情况时,就可以坐在他的诊座上,全口径预约北大人民医院未来两周的所有诊疗资源,包括特需门诊、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以及CT、核磁、B超等检查预约,同时就在可以在诊室里把确定时间的号条、检查条打印出来,患者按照预约的时间段前往人民医院就诊即可。
王院长强调,共同体的服务体系与患者自行通过网络,通过114预约挂号有所不同的是,这是医生与医生之间在转诊,是机构与机构之间在转诊,通过分级分层的模式可以节省很多医疗资源。
“我们统计过,通常情况下,一位患者在三甲医院完成一次就诊大概需要12~14个步骤,采用医疗服务共同体后,现在只需要2~3个步骤,这就是整合医疗服务体系的便捷。”王院长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