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洋奶粉
按照广州奶协理事长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其实从营养学角度讲,洋奶粉和国内奶粉的差异并不大,如果按100分计算,两者的营养比差距不会超过3分。而国内奶粉输给洋品牌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信心问题。
出于对“洋奶粉”的信赖,更多的国内消费者通过网购或者出国代购的形式购买国外奶粉,但这些所谓的“洋奶粉”是否通过质监部门检验,销售商是否经过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洋奶粉”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国内的消费者投诉无门,更多的风险由消费者自己承担。而且,在控制了市场之后,洋品牌在其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方面,也有所下降,甚至也会出现对产品质量视而不见、态度恶劣的问题,尤其是其代理厂商。
海外代购风险大
为买到真正的本土洋奶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转向网络代购。不计代购中买到“假货”这一最大风险,代购的问题多多,第一,海外代购的奶粉基本是在国外同步销售的,是符合本土质量要求的,但它不一定满足中国的要求。
另外,通过网络代购途径进入国内的产品,没有通过国家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测,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都无从保证。而从售后服务来说,代购奶粉的品质基本没有特别有效的维权措施。去年雅培和明治奶粉出现问题后,都拒绝召回通过海外代购等非官方途径购买的奶粉。
高价未必更好
某曾任职外资品牌乳业高管的业内人士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随后又出现多次安全事件,国内消费者信任外资品牌,选择最贵的。价格低的奶粉没人买,价格高的反而买的人多。美赞臣首席执行官史蒂芬·戈尔斯比(StephenW. Golsby)曾对媒体表示,奶粉高价格不一定就意味着高品质。市面上有一些公司利用了社会上消费者觉得高价格等于高品质的想法,提高价格做高端奶粉姿态,以谋取更大利润。
面对中国广大的市场和漏洞百出的监控制度,洋品牌奶粉为了更高利润,重品牌运营轻质量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洋品牌广告投入通常比较大,每年投入都在数亿元,这些都是洋品牌奶粉提价的重要原因,而品质监控工序增加只不过是好听的借口。根据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1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竟有多达22批进口奶制品不合格。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市面的奶粉层出不穷,商家也不断打出“营养均衡”、“补脑提升智力”等名号为自己品牌造势。但在“营养至上”的同时,宝妈们开始抱怨宝宝吃了哪个牌子的奶粉出现上火、便秘、拉肚子等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天干气燥的秋季,宝宝脆弱的肠胃更加容易出问题。那么,聪明的宝妈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家宝贝的奶粉,才能使得宝宝喝得放心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