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药品违法广告:在利益和信誉之间艰难博弈

2008-07-19 19:16: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消息,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有359个药品因广告违法而被责令下架停售。企业做违法广告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面对药品品牌被曝光,更多的企业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无动于衷。<br>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消息,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有359个药品因广告违法而被责令下架停售。而在各地药监部门发布的违法药品广告黑名单上,也频频出现许多知名企业的大名。在屡打不绝、屡禁不止的违法药品广告背后,自然是一条赤裸裸的利益链条。正是利益的驱使让药企不断触碰违法高压线,牺牲企业信誉去博取巨大的商业利益。然而,这场商家利益与商业信誉博弈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有人把药品广告和药品研发比作药企发展的两个轮子,但在我国,由于药品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不够、新药研究的质量不高,市场成功的本土品种中,真正的新药极少。企业和商家都无奈地放弃或不再倚重研发,而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广告这个独轮上,跑偏也就在所难免。

  从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违法药品广告公告以来,我国很多知名企业都出现在这张黑榜之上,有些知名企业甚至是年年上榜,次次中招。北京某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分析认为,因为新药的质量不高,所以我国商家推销药品之时,就会着重在扩大疗效上做文章,多数以专家、名人推荐以及假病患现身说法为表现形式。由于打击力度多半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做违法广告与不做违法广告,取得的利益简直就是“天上地下”,于是,商家就不断地将疗效放大、请专家出镜、靠名人效应来扩大知名度,非法和违规药品广告也就屡禁不止。

  业内人士指出,做违法药品广告,其实是企业的一种短视行为,损害的是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度。王恒把品牌比做企业的一个能用来储存无形资产的大木桶,一方面,企业需要靠广告宣传来为桶中注满水;另一方面,如果一旦虚假违法广告被监管部门公之于众,则会加速水的流失。王恒说,有的企业凭着财力雄厚,以为每天往桶里灌水就能保持“高水位”,其实,如果不在品牌自身下功夫,而一味夸大疗效,虚假宣传,这个桶早晚会漏洞百出。比如,当年三株口服液广告做得铺天盖地,同时也赚得盆满钵溢,后来因为质量出现问题,尽管三株的广告一直没有停下来,最终消费者还是选择“用脚投票”,不再购买三株产品,一家大型企业就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了。

  不宝金玉

  而以诚信为宝

  据王恒介绍,一些国内药企在新产品上市之际,投入大量金钱,采取铺天盖地的广告策略,集中在几个月的时间段内不惜一切代价地宣传,以期形成轰炸式效应。而这种广告宣传上的过分夸张,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企业做违法广告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面对药品品牌被曝光,更多的企业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无动于衷。

  王恒指出,在应对违法药品广告事件上,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品牌被曝光,企业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以诚相待,不要掩饰自己的错误。如果担心问题的曝光会影响自己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采取捂着压着的错误做法,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现在很多被曝光的知名企业尚未认识到这一点,基本上均采取回避的做法,而在消费者的眼中,这无疑是缺乏社会责任的表现。

  王恒建议,在药品品牌传播推广过程中,应该回归品牌自身,不夸大自身品牌、服务的效能和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潘慧人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 李乐怡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 容星耀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