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揭露疫苗背后利益链:从生产到流通利润空间巨大

2010-04-10

核心提示:同一支疫苗,正规渠道价格高昂,“违法”的渠道却极其便宜,这构成了国内疫苗流通的独特景观。

  6.疾控部门会通过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站、属地管理并负责儿童疫苗接种工作,作为非专业人士,怎样才能不被名目繁多的预防针弄昏头?

  除了牢记钱由政府掏的第一类疫苗,是否选择自费接种第二类疫苗,不妨参考以下几点:一、当地是否出现某种传染病流行,要了解疫苗接种的禁忌症(譬如乙脑流行时不宜进行百日咳疫苗的接种)。二、除了流行性感冒疫苗保护期只有1年,其他大多数疫苗都有比较长的保护期,不必年年重复接种。三、是否属于重点保护人群?例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重点保护人群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7岁以下的幼童和体弱多病者;甲肝疫苗重点接种人群是没有感染过的儿童及餐饮业工作人员,经常出差、饮食卫生没有保证的人等等。四、是否处于疫区?如出血热疫苗,一般只有生活在疫区和要前往疫区的易感人群才需要接种。

  此外,为了防止被忽悠,可以适度补习一些医学常识,譬如,以下几种传染病——麻风病血吸虫病斑疹伤寒梅毒,还暂时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如果有人向你兜售麻风病疫苗,那么……

  7.从科学上,疫苗还可以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死疫苗)。

  减毒活疫苗由毒力弱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接种后能在一定部位繁殖一段时期,但由于毒力弱,不会引起疾病,而能使人体或动物体产生免疫力,具有接种剂量小、针次少、效果好的优点,但疫苗需要在低温下保存、运输。此外,免疫缺陷患者(如白血病、某些药物治疗、HIV感染)使用活疫苗,疫苗病毒的复制(生长)可失去控制,从而可能引起严重或致命的反应。而灭活疫苗是通过对人工培养的微生物经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杀死后制成的,容易保存,可用于免疫缺陷者,但是需要少量多次(一般是3次)接种,副作用也大(所有疫苗都有副作用。但未经过纯化的疫苗由于含有较多的杂蛋白副作用较高)。

  一位疫苗业界的资深人士通过本刊表达了她的个人意见:如果有选择,尽量使用灭活疫苗。“还是更保险一些,因为疫苗中的病原体已经被彻底灭活,不再具有毒力或者感染性。”

  8.张延龄、张晖编写的《疫苗学》明确提出:免疫信息的透明度必须完全才会提高免疫率。该书举例说: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每年造成约5例的类脊髓灰质炎病例。受害家属将疫苗生产厂家告到美国法院,美国法院于是立法让使用者有权知道这些不良反应。厂家照做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民众对所有疫苗免疫的恐惧。而另一部分事实是,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没有这种不良反应。

  9.没必要去香港给孩子接种。在疫苗方面,我们与他们的差别真的没有乳制品大。当然,如果你仍不放心,可以登录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国家药监局,调查一下疫苗生产厂家的情况。在中检所网站主页的右栏,你会看见“生物制品批签发”的专题链接,点击进入,根据关键词搜索查看疫苗的生产者和批次:如果这家企业一年生产的制品越多,相信他也越靠谱。不过可惜的是,最重要的一项——疫苗的具体检验结果,暂时还无法查询。

  10.好了,我们假设疫苗合格、接种过程规范,最后仍有可能造成伤害——这是因为所有的疫苗都有不良反应率。虽然只有极少数的不良反应称得上“严重”,但总会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被“命中”——感谢国家,根据国务院2005年颁布施行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

  条例还说,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当然,在此之前,需要证明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与疫苗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因果关系的前三项解释如下:非常可能/肯定:与疫苗接种具有合理时间关系,并且无法用共存疾病或其它药物或化学品来解释的临床事件。很可能:与疫苗接种具有合理时间关系,不太可能归因于共存疾病或其它药物或化学品的临床事件。可能:与疫苗接种具有合理时间关系,但也可能用共存疾病或其它药物或化学品来解释的临床事件。

  我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则规定,对于这样的争议,“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可以请求接种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处理”。

  当然,这些艰难的任务,但愿你永远也不要碰到。

  (参考书籍:张延龄、张晖《疫苗学》,陶炳银、马福宝《疫苗的应用与发展》,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山东CDC编写的《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秦粒瑚《怎样给孩子打预防针》)

(实习编辑:陈炫瑛)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