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完善国家药品应急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

核心提示:8月24日,由中国药学会承担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项课题今年2月启动后,中国药学会充分依靠学会的专家资源和社会资源,依托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有力的数据支撑,提出了我国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课题组经过大量调研分析,提出建设一个体系,构筑四个保障平台的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力求提高我国药品应急供应效率。

  8月24日,由中国药学会承担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项课题今年2月启动后,中国药学会充分依靠学会的专家资源和社会资源,依托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有力的数据支撑,提出了我国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课题组经过大量调研分析,提出建设一个体系,构筑四个保障平台的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力求提高我国药品应急供应效率。

  一项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

  在突发的灾害性事件中,药品供应保障更加强调“第一时间”,在“第一时间”保证为受灾人群、伤病员采取有效的救治,提供充足的药品,最大限度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降低伤亡率和伤残率。然而,这种快速反应的药品应急保障体系如何建立,对我们这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新课题。

  2008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开选聘研究单位评审结果》,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少丽牵头负责的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获批入选,就此开启了我国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探讨国家药品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的新篇章。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政治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突发性公共事件已由非常态化偶发转变为常态化频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并在卫生应急及药品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保证了我国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等重大突发事件中有效的药品供应。药品在防病治病和挽救人的生命上起着重要作用。药品是重要的国家略资源之一,也是突发事件中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药品应急体系保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对降低人员伤亡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进行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规划课题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桑国卫院士说。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达6500亿元,受灾害影响的人口有2亿左右。

  “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国家卫生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响应能力,乃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桑国卫高度重视这一全新的课题研究。

  李少丽说,该课题要通过广泛调研,了解我国目前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出完善我国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并构建相应的保障平台,为我国完善的药品应急体系的建设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药品储备问题也是国家战略安全问题。我国的药品应急体系保障一直以来缺乏成熟的模式。对于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的组织和实施,桑国卫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要充分认识到药品应急体系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重在加强药品应急保障的能力建设;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完成课题,研究成果要切实符合国情,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他指出,课题研究要避免条块分割,要特别注意行业和部门的衔接问题。要认真研究,全面筹划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军地协同、条块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药品应急体系。国家储备系统及军队储备系统,要形成战略、战役、战术层次的应急药品保障。应急药品的研、产、供、销、流通和使用等部门要相互衔接与联动。

  李少丽说,从今年1月开始,课题组经过多次讨论后,确定了调研重点,包括地方和军队、国内和国外药品应急体系的建设状况;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以及科技、政策、经济和政治等环境因素等对国家药品应急体系建设的影响等内容。此外,还对自然灾害多发的广东、四川、福建以及应急药品重点储备省市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和黑龙江9个省区进行重点调查,按GDP发展水平,抽取6个一般省市、30所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进行调查,对象为参加过应急救援的医师、药师、护士和管理人员,方式为问卷调查和建议案,并对卫生和药品应急主管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专访。

  把脉药品应急体系症结

  在8月24日的研讨会上,课题组负责人、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少丽向有关政府部门和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全面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并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

  我国已初步建立两级药品储备制度。为了应对各种灾害,我国已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开始建设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国家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共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基本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

  1997年起,国家又出台了《关于改革和加强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和《国家医药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等文件。初步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两级医药储备制度,实行动态储备、有偿调用,并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人民解放军实行的是战略、战役与战术,从总部、军区(军兵种)到基层的三级药材储备供应体系。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人民警察、消防及预备役部队在一些严重突发事件救援中起到了主力军作用。

  我国的应急药品储备制度已基本建立,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突发事件特征的变化,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策法律有待完善。调研发现,与医药储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还没有上升到部门规章和国家法律的层面,不利于救援工作的有法可依;在药品储备政策中,储备形式过于单一,储备目录没有动态修订,各地目录缺乏统一标准,中央储备目录与地方储备目录之间缺乏协调性;药品捐赠的标准和处理、应急药品的质量管理绿色通道、特殊药品的应急使用以及多余药品灾后处置等问题也缺少法律依据。

  资金保障机制有欠缺。储备资金的调整还不能适应储备任务增加的需要;储备药品的核销补偿机制尚待完善;储备企业组织机构改革等原因还造成了部分储备药品的流失;也没有设立应急采购的专项基金。

  药品储备难度加大。由于药品价格政策导致储备药品价值缩水;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增加了药品轮储的损失;产品的更新换代导致部分品种轮储困难;一些特殊品种采购困难,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医药储备资源相对分散,不利于提高储备效率;医药储备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疫苗的研发生产不能满足应急需要;军队与地区救援队伍之间信息沟通不畅。

  应急药品组织调用效率不高。应急调用手续复杂,效率低,难以满足及时应对的需要;缺少应急环境中的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导致应急药品异地运输困难;应急药品的现场使用和管理混乱。

  信息沟通不畅。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药品储备数据库;各相关部门之间缺少信息沟通;突发事件中救援用药信息传递不畅。

  课题组认为,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突发事件中药品应急保障的效率,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完善的药品应急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