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发改委限价令又遭规避 药企屡屡上演移花接木

2012-05-08 09:32:00每日经济新闻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国家发改委拟从5月1日起,调整部分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此次价格调整共涉及53个药品品种,3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17%。据统计,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第29次大规模药品降价。

  曹林告诉记者,“在我国,医院对药品有垄断优势,国家限制药品最高零售价后,医院在药品招标时,往往会放弃降价药,转而选择利润空间大、价格高的药品。”

  剑指“高药价”的又一措施出炉了。国家发改委拟从5月1日起,调整部分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此次价格调整共涉及53个药品品种,3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17%。据统计,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第29次大规模药品降价。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不太乐观的现实:经历多轮“限价令”后,实际效果并非人们预期的那么好。比如,限价药品在多地药店遭遇下架的情况屡见不鲜、药企对限价药品“变脸”后重新销售且价格翻番、医院招标时避开限价药……

  这一切,让药品“限价令”的施展遭遇难题。

  部分药品“降价死”

  发改委每次对“高药价”开刀后,被降价的药品似乎总是难逃“一降就死”的命运。

  简单而言,药品“降价死”的生成机制是当国家指定的某一批药品价格下调后,其中部分药品遭遇各地药店下架,代理商停止进货,医院停止开方,药厂停产。

  记者调查发现,此番发改委调整53个品种的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其中部分药品在降价不久后,已在一些药店悄然下架。

  在发改委官网公布的《统一定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中,记者查阅到一种名为莫沙必列的药品,该药品有多种剂型,且不同规格价格不同,最便宜的是1.7元/支(5mg*10ml)的口服溶液。然而,记者走访西安市几家大型连锁药店发现,部分药店只有价格为22.5元的莫沙必列口服片。与此同时,诸如伊托必利、利福昔明等消化系统类药品,多家药店均表示没有货。不过,某药店销售人员对此表示,“此类药一般是医院开,药店比较少有。”

  事实上,在发改委历年的药品降价目录中,总有些廉价药品伴随着“限价令”而退出市场。如规格为100mg*48布洛芬胶囊剂,价格为2.7元,但记者在药店并未看到有此规格的布洛芬,规格为0.3g*20粒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剂倒是有,价格为13.5元。

  同样,规格为250mg*6的头孢拉定颗粒剂,价格为2.9元;规格为30mg*10g的洛美沙星软膏剂,价格为4.5元。但上述多家药店均没有该种规格药品出售。

  陕西省某大型连锁药店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每次国家对药品降价后,总会有一些药品下架,“我记忆中就有清热通淋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炎立消胶囊等药品接到公司通知要求下架,去年3、4个月内,药店就下了近8种(药品)。”

  北京同仁堂西安国医馆馆长龚靖海对此表示,药品降价后,医院的利润被压低,因此医院进药品时就会避开降价药。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医生往往多开药、开高价药,而不会考虑限价药。

  陕西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曹林也告诉记者,“在我国,医院对药品有垄断优势,国家限制药品最高零售价后,医院在药品招标时,往往会放弃降价药,转而选择利润空间大、价格高的药品。”

  “老药”变脸价格翻番

  事实上,在“降价死”之外,还有部分药品并未真正消失,而是药企将其“改头换面”后,重新包装上市,新药的价格却比老药翻了几番。

  前述连锁药店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药品“变脸”的情况很常见,有的降价药品,生产厂家一样,但(药企)会换个包装,或是多加一种成分重新上市,“还有一种情况是变换剂型和规格,如片剂变为胶囊,10粒装的变20粒。”

  家住西安长安区的杨女士,隔段时间就会购买一些常用药以备用,她在买药时就曾遇到过药品“变脸”的情形,“我记得诺氟沙星胶囊曾散装卖,一板很便宜,后来都变成了盒装,价格涨了几块。还有牛黄解毒片,以前一袋是5毛,后来也变成了盒装。”

  她补充说,部分药品的化学成分和学名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加了商品名称之后,药品的价格就相差好几倍,“比如用于治感冒双扑伪麻片,药店就有各种品名的双扑伪麻,不同品牌不同厂家,价格相差数倍。”

  对于“老药”变“新药”的现象,各地的报道亦不鲜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贵阳市民何先生曾经常服用一种名叫阿昔莫司的药品,用以降血压,以前买是71.11元/盒,但当他最近再次购买时,同厂同剂量的药却从胶囊变成了片剂,而价格亦涨到了99.36元。

  另据有媒体报道称,已经不常见的普通红霉素药品,“重生”后市场上就有47种名称,价格是普通红霉素的10倍。再如一种名为巴米尔泡腾片的药品,其实就是阿司匹林改的,但价格相差几十倍。

  针对药品频频“变脸”,规避发改委药品“限价令”的现象,发改委去年出台了《药品差比价规则》,明确规定相同有效成分的药品,不得以名称不同、包装材料不同等为由,制定不同价格,防止企业通过变换名称变相涨价。

  此举被业界认为是发改委应对药品“变脸风潮”的有力举措,但更多人关注其执行的效果。“药品差比价规则出台后,会让药品变相涨价的现象得到遏制,但是规则出台后能否有效实施,地方监管很重要。”曹林表示。

(责任编辑:王小楠)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 曾广铨福建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