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抗菌药物限抗令时代:现代中药将成主流

2012-04-23 13:20: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抗生素退出留下的市场空白,显而易见将由众多的中成药来角逐。

  3月初,卫生部发布了《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再度明确量化限抗政策,同时进一步细化了限抗措施,首次明确将专科医院纳入监管范围,如口腔医院和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则是不超过50种等。与此同时,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新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也将于近期颁布实施。据悉,该办法将比以往更加严格地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并且还将二级医院纳入2012年监管目标。

  “抗生素”时代,医患皆滥用!

  在卫生部门铁腕严管的背后,凸显出我国滥用抗生素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不能坐视不理的地步。据调查显示,我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的10倍,在许多医院,抗生素使用率甚至高达95%以上。但在美国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只有40%多,而在抗生素使用率最低的北欧,甚至只有20%。

  在我国,抗生素被滥用,一部分是源于“以药养医”体制的弊端,当药品的利润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挂钩时,就会导致医院大量地滥开抗生素以赚取其中可观的差价;同时,患者缺乏相应用药知识,盲目、迷信抗生素抗生素,一味追求快速功效也是抗生素被滥用的助力之一。

  限抗令一出,现代中药将成主流

  随着限抗令不断升级,整治范围逐渐扩大,逐渐形成一道分水岭,将“抗生素”与限抗令时代分割开来。目前,各个药企已在有意识的收缩抗生素的生产和营销资源,为进入限抗令时代做准备。照目前态势,当限抗令中的各项举措变成一种常态之后,抗生素市场的规模很可能会下降一半以上。且随着限抗令的逐步推行,势必会引导大病患走出“抗生素”的认识误区,更加理性的选择用药。

  在这个大背景下,现有咽喉用药的格局也将发生大改变,抗生素退出留下的市场空白,显而易见将由众多的中成药来角逐。其中,经过现代先进技术改进、摒弃了传统中药的诸多弊端的现代中药制剂,毫无疑问更加具有优势。

  扭转咽喉用药误区

  “抗生素”时代,咽炎用药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动辄使用抗生素。有许多咽炎患者认为,咽炎既然是一种“炎症”,当然应该使用消炎的抗生素治疗,而且还认为用抗生素消炎起效快、效果好。所以,一旦在被确诊后,都坚决要求医生给予抗生素治疗,部分病人甚至自行到药房购买抗生素服用。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咽炎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因此,不能滥用抗生素治疗。同时,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咽喉部正常菌群失调,甚至引起二重感染。只有当咽炎患者出现发热、咽部黏膜充血、肿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等现象,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所以对于一般的咽炎患者来说,还是应该以中药治疗为主,当然最理想的选择就是速效、高效、安全的三合一的现代中药制剂。比如浙江维康药业最新研制的银黄滴丸是治疗咽炎的咽喉升级药,浓缩了金银花与黄芩精华,能够清热解毒、消炎利肿,高效缓解咽炎症状,为患者解除尴尬。同时,银黄滴丸采用滴丸剂型,使用方便起效快,服用数次后就能大大改善咽炎问题,让患者快速摆脱咽炎烦恼。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 邓小援主任医师龙岩市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