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降脂建议主要取决于估计的10年风险。本研究旨在尝试确定开始降低年轻成年人的脂质的最佳时间,作为预期30年获益的函数。
对3148名年龄在30~59岁之间、不符合美国最新指南降脂治疗推荐标准的营养调查(2009-2016)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评估了在接下来的30年中,作为年龄、起始年龄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函数的降脂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期发病率的绝对和相对影响。根据他汀类试验中观察到的短期效应(模型A)和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长期收益(模型B)对预期风险降低进行建模。
在两个模型中,年龄越大和非HDL-C水平越高,预测的未来3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的可能性越大。在40-49岁的非HDL-C≥160mg/dL的患者中立即开始降脂(即治疗30年),预计将使他们的平均预测的30年风险从17.1%降到了11.6%(模型A,绝对风险降低[ARR] 5.5%)或6.5%(模式B 10.6%)。延迟10年降脂(治疗20年)的30年残余风险为12.7%(A,ARR 4.4)或9.9%(B,ARR 7.2%),延迟20年(治疗10年)的预期平均残余风险为14.6%(A,ARR 2.6%)或13.9%(B,ARR 3.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非HDL-C水平的升高,作为延迟治疗的函数,已获得的ARR的斜率也更高。
对于非HDL-C≥160mg/dL的四五十多岁的人群,加强降脂治疗可大幅度降低未来30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对许多人来说,何时开始降脂的问题可能比是否开始降脂更重要。
原始出处:
The Expected 30-Year Benefits of Early Versus Delayed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Lipid Lowering. Circulation. 2020;142:827–837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这反映了不同季节,人体的生理反应。处暑之后,暑气消散,人体各系统也从活跃状态转入生理性休整期,人便会感到倦怠乏力。此时吃些助眠食物,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秋乏的症状。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