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创伤经历或任何生活方式变化有可能通过基因遗传给子女吗?外媒称,这种现象被称为表观遗传,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肥胖症和各种精神疾病。但迄今为止尚不清楚表观遗传发生的机制,现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大脑研究学院的科研人员在这方面有了重大发现,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神经学》月刊上。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4月14日报道,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环境会在大脑、器官以及配子中留下痕迹,通过精子RNA的片段,生活经历可以遗传到下一代。
通过研究上一代创伤经历导致的行为症状的非基因遗传的分子过程,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关键因素:短链RNA。细胞中天然含有大量被称为微小RNA的短链RNA的不同分子,它们具有调节功能,例如控制特定蛋白质的拷贝数量。
在心理学中,人们早就知道创伤经历会诱发行为错乱,从上代遗传到下代,但直到最近科学家才了解到遗传创伤背后隐藏的生理过程。研究负责人伊莎贝尔·芒叙解释说,“有些疾病,例如躁郁症会在家庭中遗传,但并不与某个特定基因有关”。
研究人员比较早期受过创伤的成年鼠和健康鼠的微小RNA的数量和种类,发现创伤压力会改变血液、大脑和精子中不同微小RNA的数量,使得老鼠细胞或组织中的微小RNA有的变多,有的变少。这个变化导致由这些微小RNA控制的细胞过程出现调控失常。经历过创伤后,老鼠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失去了对开阔空间和明亮光线的天然反感,出现类似于抑郁症的行为。这些行为症状也会通过精子遗传到下一代,下一代的新陈代谢机制同样受到影响:它们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均低于同代不受创伤影响的小鼠幼崽。
芒叙表示,可以证明创伤经历会长期影响新陈代谢机制,而这些变化是可以遗传的,甚至能够影响到第三代。芒叙及其团队正在研究短链RNA在人类创伤遗传中的作用,科学家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通过血检诊断疾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流言终结者30期: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也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