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华大基因、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单位合作,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分析、生物学功能和临床验证研究,全面系统揭示了食管鳞癌的遗传突变背景,发现了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进程和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为了解食管鳞癌的发病机理,寻找食管鳞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确定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国际学术权威杂志《Nature》(《自然》)于北京时间16日在线发表了这一重大科学成果。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全球因该病造成的死亡有超过50%发生在我国。”该研究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詹启敏院士指出,食管癌病程进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但由于对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尚不明了,所以临床治疗缺乏特异性分子靶点和有效的治疗药物。此项研究结合我国食管鳞癌患者样本和临床信息,发现了8个与食管鳞癌发生相关的重要基因突变,其中FAM135B是首次发现的肿瘤相关基因,为了解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另据悉,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高,所以他们在食管癌研究的投入不多。因而攻克食管癌科学研究难题,推动食管癌临床诊疗水平的任务就必然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历史责任。詹启敏表示,此项成果也是针对具有我国特色的食管癌研究开展的一项高水平科研工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